IS EVERYBODY AN ARTIST?人人都是艺术家乎?

发布时间: 2016-04-06 00:00 
分享到:

最近,艺术圈热炒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农妇学了30天的绘画,就画出了一幅足以和大师周春芽PK的桃花图。而传授她绘画技巧的“幕后高人”则宣称,人人都是艺术家。于是,“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句听上去很美好的口号成了他招生的广告宣传标语。

农村妇女所画的桃花

学院派大师所画的桃花

人人都是艺术家,这听上去很像世外桃源的美妙童话。许多人相信事实确实如此。人们认为,每个人经过后天的训练都能开发出潜在的艺术天赋,并且成为专业的艺术工作者。

人人都是艺术家?乎?

在艺术教育公众化的今天,这个美丽的梦想看上去已经变成了现实。有许多成绩欠佳的孩子,寻求另一条上大学的路径,在毫无情绪和天赋未知的情况下学习艺术,考上了艺术院校,若干年后摇身一变成了人人尊敬的艺术家。这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蜕变如此完美,而他们的作品也在市场上卖出了高价。但优画君恰恰认为,他们中的每一个人未必都是真正的艺术家。

艺术院校能否实现人人都是艺术家的乌托邦之梦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艺术家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聊一聊真正的艺术家所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吧。

感觉能力,在艺术创作的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优画君认为,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都具有两个共同的条件。第一,是感觉能力。艺术家们能够比常人更敏锐地从现象中获得感觉,这种直接的、强烈的而又鲜活的感觉是他们创造艺术作品的源泉。优画君相信这一感觉能力是全人类普遍共有的。但只有感觉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才能真正满足艺术创作的需求。

作用与不同领域的感觉能力造就了不同领域的艺术家。

这种原始的感觉能力在艺术创作的不同阶段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艺术创作之前,艺术家通过敏锐的感觉能力在现象中体验到强烈的感性力量,他/她将这种感性力量转变为情感或情绪,并充分受到这力量对于心灵的撞击。于是,TA产生了创作的愿望,这愿望水到渠成时自然萌发,并不是任何人可以强加给这给想要创作的人的。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可用于审美精神活动的感觉能力,这种能力是形成审美共通感的基础。

在创作过程中,这种感觉能力再次发挥奇妙的作用。真正的艺术家运用感觉能力把内心体验到的感性力量转化成某种与之相统一的生动可感的形式,并把这种形式输出,使它成为艺术作品的形态。比如,一个抽象画家可能通过火一样灼热鲜亮的颜色和富有运动感的线条之间的无规律组合来表达内心的狂喜。而同样的情感出现在一个音乐家的心灵当中之时,他却会根据自身的感觉能力的具体指导,将他所体验到的感性力量转换成慷慨激昂的交响乐旋律并把这种旋律记录下来使之成为曲谱。

艺术的道路是艰辛的,除了足够强的感觉能力之外,真正的艺术家还必须有自然萌发的创作愿望。

在创作的过程中,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拥有的、在不同领域发挥作用的感觉能力担当了重要的角色,它决定了艺术家能否顺利地将自己所要释放的感性力量转化成可供人们感觉的艺术形式。它的强弱决定了艺术作品的欣赏者能够从作品中感觉出艺术家想要释放的感性力量的程度强弱。因此,一个感觉力越强的艺术家,他萌发灵感的概率就越大,他的艺术就越富有感染力。

真正的艺术作品可供人们通过直观感觉来欣赏,充满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人们并不是通过逻辑思维来单纯地了解艺术家想表达什么意义,审美(艺术欣赏)作为精神活动的乐趣在于人们能直观体验到艺术家想要释放出来的感性力量,上图为人们在欣赏梵高的《星空》。

西方艺术史上的天才梵高,就能够通过感觉能力来体验到神秘的宇宙和自然,在他眼里,一切的事物都焕发出鲜活生动的美感。他渴望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永恒之美,渴望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将自己所体验到的美转化成可供人们欣赏的美的图画。而另一方面,旺盛的感觉能力又致使他能够精准地驾驭形象和颜色,用漩涡状的星空来直观地表现生动可感的大自然。由于这种感觉能力是人们所共有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可以使用它来进行直观的审美活动。人们便能通过原始的感觉能力来体验到《星空》这幅不朽的名画所带来的天堂与地狱交融般的、甜蜜与痛苦交织似的感受。正是这种鲜活而强烈的复杂感受被人们所体验,使人们把握了这幅画作的“美”。

后天的努力对于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来说并不是决定性的条件,但却是不可缺少的实践基础。

 有了足够的感觉能力的天赋,真正的艺术家就有了创作的可能性。而真正的艺术家除了具有先天的秉赋之外,还需要具有天然的愿望。这也是优画君所认为的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当中的一个。

意大利音乐家普契尼

生活在18、19世纪之交的意大利音乐天才普契尼是一位天赋卓绝的艺术家,他早年在命运的安排下感受到内心的澎湃的创作欲望。他曾热情洋溢地说:“上帝用他的金手指戳了我一下,于是我决定,要写歌剧,写歌剧!”就像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在任何一个艺术领域显现出卓绝天赋的艺术家一样,普契尼的创作愿望是自然萌发的。没有任何人拿着钢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迫他这样做。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在成长环境当中受到了美的感召,找到了一种可以再创造自己所体验到的美的途径和方式。于是他就用这种方式来实现艺术创作。

天才诗人顾城

再比如文学天才少年顾城,据他的父亲回忆,这位诗人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在自家的墙壁上涂鸦般地写诗,其中自有不少远比年龄更成熟的金句留给世界。这些诗句都是在孩子的日常生活当中自然迸发的,它们在特定的时刻像源泉一样涌流出来,而他们的缔造者顾城则从创造它们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纯粹的快乐。优画君相信,像这样与生俱来的又或者在命运和环境的影响下自然萌发的艺术创作的愿望,是构成真正的艺术家的另一个条件

是否具有自然萌发的创作愿望是检验艺术家真假的重要标准之一

 当然,去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过程是艰辛的,尤其是在这个市场经济迈入互联网+时代的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但感觉能力和创作愿望这两个条件无疑是真正的艺术家所不能缺少的。

缺乏感觉力的艺术家无法缔造充满感染力的作品;真正的艺术作品是富有感染力的。

如今的艺术圈有太多缺乏艺术性的作品,究其原因和艺术工作者在这两项条件上的资质缺乏有很大的关联。一个缺乏感觉能力的艺术工作者或许能够凭借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出地球人都能轻松读懂的反映现实的作品来,但这样的作品未必具有强烈的直观的感染力,不能唤起人们的审美共通感。因此,它们不美。

有些作品为了迎合市场潮流而创作,缺乏自然萌发的创作动机,因此看上去很呆板。

而一个缺乏创作愿望的艺术工作者呢,他往往是处于生计所迫或投机革命的心态来为了创作而创作,这样的创作势必导致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损。因为刻意通过人为创建的艺术表现形式必然不如天然受到感发而创造出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得感召力强。就比如说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够游刃有余地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和情感写成一部毫无违和感的真挚自然的小说,却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活灵活现地将由自己头脑虚构的故事情节和凭空虚设的情境与情感写成一部真实自然、富于感染力的小说。即使写成了,后者的艺术感染力也往往不如前者来得真实和强烈。优画君认为,真正的艺术家孕育出真正的艺术作品,必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然而,要想成为伟大的艺术家,则必须在此基础上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倾注更多的精力与思考,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和艺术素养不断提升,使自己的眼界和阅历不断开阔和丰富,那样才能完成由普通艺术家向大师的飞跃。

登录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