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永青抄袭门,我们有看法!
克里斯蒂安·西尔万1986年作品
叶永青1995年作品
轰轰烈烈的叶永青抄袭门事件不断发酵,讨论,再发酵,再讨论。最近几天,本尊叶老师终于通过雅昌艺术网发表了公开信,表示抄袭不是事实,正在请律师协助处理相关事宜。然而,在事实证据面前,叶老师的辩白显得相当苍白无力。今天,优画君邀请到几位艺术圈中人士就此事简短地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优画君
正如批评家郝青松所说:“文明秩序的输入和复制并未把最本质的西方文明价值观拷贝到中国,来到中国的只是一个西方的变体。中国改开以来的四十年,对西方的复制就只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展开。我们复制了一个不完全的市场经济,和更为庸俗化的消费文化。所以我们就成了一个山寨大国,匮乏原创产品的低成本复制大国。”——在这种前提之下,从商品设计到文化艺术,出现任何抄袭与山寨都不是意外,甚至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
AnArtSpace,公众号:一甸艺术廖廖:抄袭之后,一个新时代摸爬滚打地开始了
廖廖
艺术的创作力来自于艺术家的精神力量,是艺术家以艺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精神境界。如果艺术家创作毫无精神性所言,那其作品则只能是行画膺品而毫无价值。所以只有真正具有原创性的精品佳作,才会真正赢得学术的尊重,从而赢得大众的喜爱。 当然,中国自古有临摹或仿作之类的传统,但都题写仿某某笔意。像叶永清这样几乎原封不动抄袭、剽窃别人的作品,并注上自已的大名不断四处展览张扬,并以高昂价格出售自己的作品,这与小偷强盗无异。
孙心华,上海美术学院老教授协会会长、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理事、艺术顾问。
孙心华
这两个男人,一点都不可爱
前一段时间,因为一个男人,与另外一位男人,有着一段故事。
是的,两个男人,隔着万障重重,一心一意的,谈着三十年间的亲密纠葛关系,引得大家一阵追剧,真是辣眼睛。
贫僧说并不关注,那一定是骗人的,因为吾有一颗腐女的心~
贫僧说十分关注,那一定也是骗人的,因为吾一点都不喜欢直男、癌。
心绪烦乱之计,倒是有一言,听了后,十分的惬意:
“如来在世,以佛为师,世尊灭后,以何为师?”
“以戒为师。”
“佛涅槃后,六群比丘,行污他家,恶性车匿,云何共住,而得示教?”
“默而摈之。”
不理他们,安心做菜,安心刷油漆,安心写段子。
Anyhow,直男,还有艺术家,真是一点都不可爱。
他是从事治愈系美术的那个张家玮,最近在写少女系的轻小说。
张家玮
大家好,我是上海艺术家高小云!叶只顾自己的小摊摊!伤害的是中国文化人的形象,跟小偷是一样的,既然发现了就应该判刑。告诫正在抄袭的你停手吧!要么下个倒霉的就是你…
高小云,上海当代艺术家。
高小云
大家好,我是当代艺术家乙妍。我觉得抄袭就是偷盗行为。以为不为人知的事情一旦曝光,不仅是人品聚焦的问题,更暴露了艺术家才能的贫瘠。这是行为艺术家的骗局吗?表示我也上当了……
乙妍,当代艺术家。
乙妍
今天和编辑部的小同事一起欣赏国内某知名插画家的作品,惊讶地发现该作品画得很像法国艺术家卢梭。在当代,信息爆炸,知识过剩,人们似乎沉迷于引经据典以及模仿,失去了从心灵里生长出来的原创能力。这不能不说是挺可悲的。叶永青抄袭事件也是如此。小冷认为,这和中国的应试教育息息相关。中国的教育并不注重学生的原创能力,让学生机械地模仿他人,文化课的教育如此,艺术课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的教育应当鼓励学生去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教科书上的模范样本。这是艺术创作的唯一出路。然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革总是相当缓慢的,首先要变革的是中国人骨子里不注重个性的价值观。
冷薇,优画网主编。
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