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小孩文徵明是怎么逆袭成功的?
▲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
春天就在我的画里呀!
走
一起出去玩……
“石湖,约起来”
“如果去城外太远的话……去天民兄的浒溪草堂成不成啊?很久不见天民兄,我可有点想念他(家的私房茶)了……”
“要不你们过来玩也成啊……”
嘻嘻!
玩着玩着,文徵明一不小心就这样活到了九十岁。
九十岁的他,
和沈周、唐寅、仇英
并称画史上的“明四子”;
和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诗史上的“吴中四才子”;
和祝允明、王宠
并称书法史上的“吴中三子”;
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
那些曾经笑他笨、怀疑他智障的人都没熬过他……
小时候文徵明是真的笨,书上说文徵明2岁不会说话,6岁站立不稳,8、9岁了还口齿不清,11岁才学会好好说话……
人家骆宾王7岁就会写“鹅鹅鹅”了,孔文举10岁就怼死大夫陈韪了啊。
26岁开始,文徵明去参加“岁考”,一直考,考到53岁,整整27年……交过10次答卷,一次也没考上,一直都是个秀才。
还得说文徵明老爹是个明白人,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老父亲不急不燥,对儿子不打骂,也不放任,笃笃定定地说:“儿幸晚成,无害也。”又说:“子畏之才宜发解,然其人轻浮,恐终无成。吾儿他日远到,非所及也。”
”我爹说得不错呦,真是个大预言家。“
这个子畏啊,就是唐寅唐伯虎。
唐寅是那种聪明得气死人的小孩。平时贪玩不做作业,一旦正经考起试来,就是学霸。他16岁就考中苏州府秀才第一名,四海轰动,29岁又考中应天府举人第一名(解元),让人觉得,过完年中状元简直是分分钟的事啊。
然而,唐寅前半生得意无比,后半生却潦倒落魄得不敢相信,最后抑郁,失落,55岁就死了。
唐寅死后,文徵明还活了很久,无论是声名还是成就,都把比他聪明得多得多的唐寅甩了几条街,他90岁死时,已然是画史上的“一代大宗师”、书法史“明朝第一人”。
文徵明–溪山幽居图(山庄客至图)
1552年83岁
文徵明–琵琶行图(局部)
1558年89岁
笨小孩文徵明是怎么逆袭成功的?
无他,老实耳。
文徵明身体力行地解释了一句老话:老实人得天下。
19岁,文徵明在苏州官学读书,字写得很差,老师给他的评级是三等……文同学被刺激到了,决心挽起袖子,天天临写《千字文》,数量是每天十大本(写过字的你们应该晓得,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老实人认死劲,文小同学把这个晨起练字的习惯一直死死保持到文老太爷,九十岁仍能写精整爽利的蝇头小楷。
文徵明–小楷跋万岁通天帖(局部)
1557年88岁
平时他写书信简札,都用蝇头小楷来写,笔画细若毫发, 结体工稳停匀。如果写错一点,就一定重写。
旁人看了都觉得麻烦,劝他说:“看得懂就可以了,何必这么费事呢?”他们并不晓得,文徵明写的,不是信,是作业……
从22岁开始跟南京太仆寺少卿李应祯学书,再加上这样的老实死磕,没有几年,文徵明的书法就远近闻名了。
文徵明–小楷琴赋(蕉石鸣琴图跋 局部)
1528年59岁
温润秀劲,法度谨严,意态生动。
哎这样的字真的是,任谁看了也要心生欢喜。
当然文徵明不只会写小楷,他兼善篆、隶、楷、行、草诸体。他狂起来的时候是这样子的:
文徵明–草书湖光披素练诗卷(局部)
1529年60岁
纵逸遒伟、灵动激荡,点画苍劲有力,结体开展奔放、张弛有致,气贯神溢!很有点老夫偶发少年狂的感觉有木有。
不过文徵明到底是内敛的性子,没有像他的老师沈周那样,一路向粗头乱服狂奔而去……
沈周自中年以后,愈来愈粗放,“细沈”就没有再回到“粗沈”过,文徵明不一样,时而粗,时而细,“细文”“粗文”交替出现,青绿水墨轮番上阵,工笔写意任性切换,人物山水样样皆能……所以明四子中,只他与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领袖,长达50年之久。
19岁学画,20岁拜在沈周门下,90岁写着字忽然仙去,70年啊,手里的笔他就没有停下来过。
文徵明–雨余春树图
1507年38岁
《雨余春树图》是他早期的细笔佳作。这一年他38岁,受沈周影响尚深。全图师沈周青绿山水法,以赭石染平台山坡,以赭墨分面,再以青绿分染,皴少染多,层次分明。人物林木用笔尚稚拙,但已呈现出清雅的面目。这是他送给北上友人濑石的留别之作。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
1517年48岁
这一卷《湘君湘夫人图》写于1517年他48岁时。
文徵明画人物很少很少,这一回,他原本也不想自己画的。仇英从太仓来,文征明请他画一幅湘君湘夫人,好送给王宠。
仇英画是画了啊。可是,文徵明不满意!他重新画了一张饶有“古意”的。
画面上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羽扇,侧身后顾,似与后者对语,风神意韵,直越元明而远追东晋顾恺之。
(顾恺之的画,晋人的评价是:“有苍生以来所无”……)
文徵明–林榭煎茶图
《林榭煎茶图》卷尾署"徵明为禄之作","禄之",是苏州著名书画家王谷祥。这是文人雅集、唱和酬酢留下的印记。在文徵明多年的生涯中,文人雅集、唱和酬酢可是很重要的。
此画介于粗细之间,粗的地方疏朗开阔,细的地方笔墨精到,不遗余力,山石画法尤吸人眼睛,花青、赭石色染后,焦墨干笔反复皴擦,墨色浓重。正是亦粗亦细,工写结合,好一番收放自如。
文徵明–仿赵伯骕后赤壁赋图
1548年79岁
79岁,文徵明给徐缙画了《仿赵伯骕后赤壁图》。
说起来唏嘘,徐缙收藏有赵伯驹《后赤壁图》,官吏索取献给严嵩之子世蕃,徐缙不愿给,文徵明劝他不要因此惹祸,就为他画了这一卷青绿仿制品。
说是仿自赵伯驹,然而画中色调的处理,青绿的铺陈,浓而不腻,已然是元代以后文人青绿山水的画法。在侬丽的色彩中,别有一番文徵明自己的淡雅风致。
文徵明–玉兰图卷
1549年80岁
80岁时的《玉兰图卷》,是文徵明在庭院漫步,突然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于是画兴大发,“戏笔”而作。画法依然秉持了文征明擅长的工笔和写意相结合的画法,这是陈淳和徐渭大写意花鸟画的先河。
文徵明–桃源问津图卷(局部)
1554年85岁
1554年,文徵明85岁。不仅沈周已经谢世多年,而且唐寅和仇英也相继故去。文徵明用沈周处学来的粗笔法画了这卷《桃源问津图》。
虽是粗笔,然而细加端详,亦是格外严谨,绝无流俗之笔——苍劲浑厚而不失温润,粗而不怪,简而不率,笔墨没有干枯狂燥之弊,勾皴点染巧妙地运用了书法用笔。这是文徵明粗笔山水的高超过人之处。
文徵明–幽兰
1527年58岁
文徵明–墨竹
1558年89岁
文徵明的兰竹也负盛名。他画兰,取赵孟坚的繁与郑思肖的简,合二为一,并糅以自己高超的书法线条,通过变化莫测的提按,将兰草的飘逸、婀娜、刚柔、翻卷表现得十分传神,迎风绝尘,满纸幽香,令人惊叹。他的竹也与前人不同,锐利劲挺,不求其秀,人称“喜气写兰,怒气写竹”。
当然,人家文徵明娶的媳妇,她外公是夏昶啊。夏昶以画竹闻名,他的竹子在当年就卖得很好,还在活着的时候,就有“夏昶一箇竹,西凉十锭金”之谣。文徵明的楷书和竹子,大概多少跟夏昶是有关系的。
不过话说回来,文徵明再会娶媳妇,我们也学不了。
我们唯一可以鼓励自己学的,好像就是一天十大本……
看看上面的小楷、行草、细文、粗文、亦粗亦细文、青绿、花鸟、兰竹、人物……有没有觉得很励志。
文徵明–品茶图
1531年62岁
文徵明–游吴氏东庄图
1513年44岁
在绘画史上,文徵明是真正将“吴门画派”发扬光大的人。他的影响在明中、后期达到顶峰,远至清初。
文徵明一家,后代的诸弟子中出成就者很多,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当时知名的画家。明代的另一画坛集大成者董其昌,受文徵明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在笔墨形式趣味的追求。而董其昌又影响了清初的“四王”及其追随者,(清初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形成了中国绘画史上的另一个绘画高峰。
“上面说的这么优秀的人当然是我啦!不用太羡慕,只要用功小友你也可以哦,加油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