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画佳赏 | 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五牛图》牛在何处?
《五牛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
白麻纸本设色,纵20.8厘米,横139.8厘米
《五牛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纸本中国画,堪称“镇国之宝”。
它是唐代名画家韩滉(723~787年)最知名的画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有专家考证,韩滉的《五牛图》渗透着浓厚的个人情感,五牛寓指自己兄弟五人任重、勤劳、温顺的牛的品性。而史书中记载,韩滉就任宰相期间,非常注重农业的发展,他以牛为画题,也很可能是含有鼓励农耕之意。
第一头牛:棕色老牛,描绘的是一边咬着东西一边在杂木旁蹭痒痒的情状,意态悠闲。
第二头牛:黑白杂花牛,身躯硕大,翘首摇尾,步履稳健。
第三头牛:黄牛,躯体高大,峻角耸立,回首而顾。
第四头牛:深赭色老牛,筋骨嶙峋,耸背而鸣,白嘴皓眉,老态龙钟。
第五头牛:络首而立,体态丰腴,凝神若有所思,双眼露出倔强的个性。
【局部赏析】
图画五牛,形象不一,姿态各异,或行或立,或俯首,或昂头,动态十足。其中一牛完全画成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作者高超的造型能力。
作者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笔法老练流畅,线条富有力度和精确的艺术表现力。牛头部与口鼻处的根根细毛,更是笔笔入微。
每头牛皆目光炯炯,作者通过对眼神的着力刻画,将牛既温顺又倔强的性格表现得极为传神。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无背景衬托,造型准确生动,设色清淡古朴,浓淡渲染有别,画面层次丰富,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
以牛入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传统题材之一,体现了农业古国以农为本的主导思想。
《五牛图》是其作品的传世孤本,也是为数寥寥的几件唐代纸绢绘画真迹之一,因此不论其艺术成就还是历史价值都备受世人关注。
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有的俯首吃草,有的翘首前仰,有的回顾舔舌,有的缓步跂行,动态十足,不仅形似,而且神态各异,各具特征,表现了不同的性情:活泼的、沉静的、爱喧闹的、胆怯的等,使整个画面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韩滉抓住牛所共有的特征:强健有力、沉稳、行动迟缓;用笔粗放凝重,而略显滞拙的线砖钩画,强调牛的形体和筋骨、牛眼的炯炯有神,使牛显得既健壮又有神气。
此图问世后,至五代时不知落入何人之手,后藏于北宋宣和内府,南宋时转入皇家内府,明时又转到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手中。
入清以后,此图进入乾隆内府,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这件稀世珍宝从此落入外国人手中。之后在周总理的亲自指示下,高价买回,经过故宫博物院的多年精心修复才重见天日!
在造型上,无论是牛的正面或是侧面,低头还是扬头,比例、透视关系都处理得极佳,结构准确,吸纳了民间绘画的长处,风格上浑厚朴实,线砖流畅优美,曲尽其妙,表现出高超的笔墨技巧,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