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哭,卡西莫多
2019年4月16日清晨,很多人一早醒来,就被这样一条消息刷了屏:
巴黎上空笼罩着滚滚浓烟,一场大火无情地燃烧着这座城市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巴黎圣母院
目睹教堂尖顶轰然倒塌的瞬间,现场的法国民众惊恐失色,有人更是忍不住掩面哭泣,失声哽咽。他们在现场自发地唱起了圣歌,为巴黎圣母院祈祷。
不仅法国人如此,今天,全世界也跟着巴黎一起痛心!
这座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建筑逃过了世界大战的炮火,躲过了大革命的动荡,却在和平年代毁于一场始料不及的大火。
在各种评论里,也不乏狭隘民族主义者讽刺的声音。但每一次,伟大的历史遗迹的损毁,不仅是一个国家的损失,也是全人类的损失!
大火熄灭后,法国总统马克龙第一时间发表讲话,并宣布将发起一场国际筹款运动以修复巴黎圣母院。
这一次预计教堂修复时间将长达十年,十年里将不对外开放!
巴黎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是巴黎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古迹。
它伫立在塞纳河畔,从外部看,它形态方正,仪态庄严。垂直向上的线条,尖端拱形的门和窗,高高的塔楼,分外地挺拔。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特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
哥特式建筑最明显的建筑风格就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
走进巴黎圣母院,绚烂华丽的玫瑰花窗引人惊叹。透过窗户的光线将教堂渲染的五彩缤纷,更营造出一种圣洁的气氛。基督教相信信徒可以在正中的大玫瑰窗里找到自己的灵魂。
经过了几百年的历史,巴黎圣母院也曾遭到过不同程度的毁坏。法国大革命时教堂遭到的损害较为严重,19世纪时由天马行空的建筑师欧仁·维奥莱-勒-杜克负责对其进行修缮。他不仅在保留原有样式的基础上修复了玫瑰花窗,还设计了别具一格的石像鬼。这些鬼马设计更增添了大教堂的魅力。
巴黎圣母院除了是一座建筑,也是历史的见证人。
1431年,亨利六世在此加冕为法国国王;
1455年,教廷在此为圣女贞德召开平反诉讼会;
1804年,拿破仑在此加冕。
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的同名小说,让巴黎圣母院闻名世界。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里是这样描写它的:
它是一曲用石头谱写成的波澜壮阔的交响乐;是一个人和一个民族的巨大杰作。它既复杂又统一,俨如它的姐妹《伊利亚特》和《罗芒斯罗》;是一个时代的一切力量通力合作的非凡产物,每块石头上都可以看到在天才艺术家熏陶下,那些训练有素的工匠迸发出来的百般奇思妙想。
总而言之,它是人类的创造。它雄浑而富饶,又仿佛是神的创造,它似乎窃取了神造、人造的双重特征,具有了无穷无尽的多样性和永恒性!
具最新消息称法国政府已经收到了第一笔募款,让我们一起期待巴黎圣母院能早日回复光彩。卡西莫多能早日重回家园。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