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叼的不是烟斗,而是艺术
巫师选择魔杖,就像绅士选择烟斗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后印象派代表人物,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在短短十年时间里, 他创作了超过2000幅画,享誉世界。梵高一生从1886年到1889年之间创作了40幅自画像,其数量仅次于伦勃朗。
这幅《耳朵上绑绷带叼烟斗的自画像》,创作于1889年1月,当时,梵高与高更大吵一架后割掉自己的一只耳朵,他画这张画是为了使自己和家人相信他已经从伤痛中康复过来。1889年初,梵高的母亲度过了她70岁生日,尽管不常联系,梵高对她仍怀有温暖的记忆,这年年底,他决定将这张自画像送给她,主要是为了使母亲对他的健康放心,所以这幅画中的他比以往显得健康、年轻、整洁许多,然而这些并无法掩饰其眼底的绝望。
最后,梵高给了母亲一张画着阿尔卧室的画,而把这张挂在了自己的墙上。画面中的烟斗看起来十分质朴。这只飘散着烟雾的烟斗成为画家文森特自我慰藉的好伴侣。他那深刻的、发自灵魂的疯狂与偏执所带来的痛苦,或许只有在无尽的吞云吐雾中才能得到些许排遣。
1905年,毕加索创作了《拿着烟斗的男孩》,画面集中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的鲜花。这幅画在2004年伦敦举行的苏富比拍卖会上以1.04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创造了世界名画拍卖史的最高纪录。它被评论家誉为“具有达芬奇《蒙娜丽莎》似的神秘,梵高《嘉舍医师的画像》似的忧郁的唯美之作。”
这幅画是毕加索1905年创作的,当时他只有24岁,刚刚在巴黎著名的蒙玛特高地——青年艺术家聚集的地方安顿下来。画面集中展现了一位表情有点忧郁的青春期男孩,他身穿蓝色服装,头戴花冠,手里拿着一支烟斗,画面的背景是两大束色彩艳丽的鲜花。专家评价说,这一作品色彩清新明快,笔法细腻,人物和景致都刻画得非常生动逼真,是毕加索一生中很有代表性、也很经典的作品之一。
毕加索一生中有无数杰出的作品问世,其中《拿烟斗的男孩》是他走过蓝色忧郁时期进入了粉红时期的代表作。随着毕加索声名鹊起,这幅画在巴黎几经转手,最后被德国的犹太富商格奥尔格先生收藏。
画中年轻的巴黎男孩被毕加索称为“小路易”,他常到毕加索的画室消磨时光,毕加索以他为模特创作了这幅《拿烟斗的男孩》。
烟斗在这幅画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烟斗本来是成年男子和上流社会的绅士们的玩具。这个忧郁的男孩却把他拿在手中,丝毫没有享受的惬意神情,反倒流露出神秘的忧郁。如此鲜明的反差值得每一个观赏者玩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