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经济丨市场喜欢青年艺术家吗?

发布时间: 2018-09-27 10:02 
分享到:

▲ 吴安国,林间系列

水彩,38*27cm,2015


01


市场喜欢青年艺术家吗?


从艺术市场上看,资本市场对年轻艺术家的追捧呈现出新的热潮。当前的美术界对青年艺术家成长的关注无疑是热门,评论家、策展人等都使出浑身解数去挖掘他们的潜力。


国际间频繁的展览活动交流,拍卖场上的人声鼎沸,艺术市场的热闹火爆,诸多藏家都将目光投射在青年人的身上。


过去和当下的成名艺术家已被过度消耗,而青年艺术家还有待开发和期待,这无疑成了资本探寻的洼地。选择青年艺术家,就相当于购买原始股,风险小回报却很乐观。在当下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虽然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仍然处于成长期,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70年代、80年代艺术家的市场份额集中在油画类作品,国画、雕塑、版画等门类市场份额较小。


但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那就是青年艺术家们在实验艺术方面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经过“亿元时代”的洗礼,中国艺术品市场渐趋理性,对“70后”、“80后”青年艺术家的关注渐有升温之势。通过聚焦、分析他们在中国拍卖市场的表现,可以真实具象地了解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及时准确地把握艺术投资的脉搏。


▲ 刘韡2012年作品《紫气》在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中以432万港元成交,是本季青年艺术家最高单价


北京保利是今年对青年艺术家作品推荐力度最大的拍卖行之一,不仅凭借“尤伦斯收藏专场”在榜单中独占5席,还在青年艺术年度成交额和成交量方面分占总量的57.11%和39.34%。这一方面反映了2018北京保利今年在青年艺术板块的成绩。同时从2015年年底发布的“青年艺术100”综合指数可以看到,中国艺术品市场整体遇冷,青年艺术却呈现市场上升。


其实青年艺术家并不缺少市场、销售、展览、展示的机会,“以前很多艺术家有名气了,作品动不动几十万、几百万元,但新兴藏家只会从低价位作品入手,在这种情况下,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就有优势。”


▲ aaajiao《膜化》

▲ 林欣《错误的秩序NO.3》


谈及青年艺术家作品价格的情况,从目前情况看,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还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尤其是刚刚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他们中大多数人的作品定价并不高,单件作品在几千元到几万元区间里。对于想要收藏的中产阶级而言,可选的作品是存在的,从实际情况看,单件作品价格在5万元以内的作品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


不过,艺术品收藏毕竟还是少数人的行为,虽然越来越多的大众在关注艺术,很多从事新兴行业的青年人也开始介入到艺术品收藏中来,但它在短期内还很难成为大众化行为。当然也有一些新兴的、年轻的收藏者,因为成长经历和兴趣爱好使然,偏重于发掘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闫珩《苦艾酒—双月杯》


青年艺术市场近几年确实获得了长足进步,青年艺术板块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其原因,首先是近几年青年艺术家创作面貌的丰富性、多元性和未来性,让业内外看到了他们在创作上的无限可能性。


再有,最近两年关于青年艺术家的学术性展览越来越多,对青年艺术家的梳理也越来越深入,除官方美术馆、非营利机构以及商业机构的介入、推动外,越来越多的策展人把相当大的精力放在了青年艺术家生态的梳理与研究上,推出了很多高品质的青年艺术家展览。


一二级市场的焦点也在向青年艺术家身上转移,同时,资深藏家和新兴藏家涉足对青年艺术家的收藏,经过多年培育,在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青年艺术市场有所发展也是理所当然的。


02


中国未来的当代艺术市场猜想:


艺术市场创作任务的接力棒,正在被新的一代青年艺术家接过,而他们的成长轨迹和生活环境、信息渠道,传播方式已经注定会和之前的一批中国当代艺术家群体有着极大的不一样,也必将呈现新的市场形态,产生新的审美趣味。


“沉浸式展览”便是新时代青年艺术形式非常好的延伸体现,并且可以看到这一新兴展览概念已经使冷却已久的艺术市场迎来新的活力。


就比如今年主打沉浸式体验的上海宝龙美术馆的《WAVELENGTH:出厂设置》,7月7日开幕当日便吸引了近万名观众入场,开幕两周内总共参观人数超过3万人次;同样以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吸引了大批观众的上海昊美术馆新展“虚·构”,从6月1日开幕至今参观人数已突破7万人次;而北京嘉德艺术中心,也在7月5日启动“寻梦海底两万里-深海之光沉浸式艺术展” 。


▲《WAVELENGTH:出厂设置》展览现场


由于青年一代艺术家作品的形式更加多元,将艺术产业引领向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多元产业的跨界将是艺术市场未来强大的发展空间,如已具初步雏形的“艺术+地产”,“艺术+餐饮”,“艺术+品牌”,而未来有更多领域有待实践和拓展,如“艺术+影视”,“艺术+娱乐”等。


而当这些变成一个个可实行的产业时,何不可变成一项项可投资的艺术项目呢?成为艺术金融一项可健康运营的方向,避免了艺术品估值难、流通性差等迟迟市场难以解决的难题。


▲ “K11 MUSEA” 将在2019年第三季度开幕


我们一直说大众艺术消费,但如何达到却是一个难题。因为大众艺术消费认识的缺乏。大众对时尚消费要先于艺术消费,朋友圈效应、网红效应是这个市场的契机。而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正符合这一点,视觉感、趣味性强,更能引起年轻一代消费者的共鸣。加之免费的传播,影响力将倍速扩大。


2008-2018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家挑战和考验特别大的十年,其中既有市场起落的幻灭和虚无,也有对艺术家创作的残酷激励。时代总在不断的更迭,如今“90后”已经登场,“70后”、“80后”也在挑选未来的市场名单。


当代艺术的中坚一代现在处于既不年轻,又不够老的阶段。所以,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还远远未到下历史判断的时机,当代艺术旋律仍在谱写当中,市场还将随之起舞。


▲ 陈家泠,花001

水彩,45*35cm,2014


文章转载自:艺术市场通讯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实,艺术和我们并不遥远。

一个指尖的距离,

分享艺术,品味艺术,收藏艺术。

优画网,让我们生活得更艺术。


登录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