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艺术欣赏:勉唐画派与噶玛嘎孜画派(一)
2017年10月20日,优画网将在佑星拿里艺术咖啡馆举办一场西藏唐卡精品展!这场即将到来的唐卡精品展预计共将展出三十幅唐卡作品,它们的作者均为西藏佛教人士、专业唐卡画师。这些唐卡中的每一幅都非常珍贵,倾注了画师们的大量精力和心血,凝聚着它们虔诚的信念。届时,来自西藏的画师们将亲赴画展现场,为大家带来雪域高原的祝福哦。现在,为了迎接这场超级震撼的唐卡精品展,让我们先来做一做功课吧。
唐卡,是西藏地区的艺术文化瑰宝。它们华贵大气,精美绚丽,色彩鲜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唐卡系藏文音译,它是刺绣或绘画在布、绸或纸上的彩色卷轴画,是富有藏族文化特色的一个画种。唐卡内容繁多,既有多姿多态的佛像,也有反映藏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的画面。西藏唐卡构图严谨、均衡、丰满、多变,画法主要以工笔重彩与白描为主。唐卡品种多种多样,除彩绘唐卡与印刷唐卡外,还有刺绣、织锦(堆绣)、缂丝、贴花及珍珠唐卡等。藏族绘画唐卡全部采用纯天然矿物颜料精心描绘而成:有黄金、珍珠、珊瑚、琉璃、青金石等等,因此每件唐卡作品都是非常昂贵的。绘画唐卡主要分为三大流派,钦则画派、勉唐画派和噶玛嘎孜画派。本次优画网唐卡精品展即将呈现的唐卡作品均为绘画唐卡,其中大部分作品为勉唐画派,少数作品为噶玛嘎孜画派。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文章,来了解这两个画派的起源、风格、艺术特色与文化底蕴吧。
原文标题:《噶玛嘎孜画派唐卡与勉唐派唐卡比较研究》
原文作者:Silence,四川大学艺术学院04级美术学学生
唐卡,是一种用绵缎镶边的卷轴画或丝绸,可以悬挂在墙上。唐卡主要反映的是藏族的宗教内容,其中包括了藏族传说中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以及藏族的起源,工巧明,天文,医学,文学,民间传说故事,美术等等。唐卡是藏族的一部百科全书,是一部以画言史,以画叙事的全集。藏传佛教的唐卡艺术在长期的演变发展中,使一种单一不变的、程式化倾向极为突出的绘画形式出现了流派之分,其中以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噶玛嘎孜画派最为突出。
这里的流派与流派之间没有像一般艺术史中常出现的风格斗争,只是存在一种时间、地域相隔而形成的风格类型。这种风格特征由于地理和交通的原因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不可能直接交锋或大规模的交流,因之所谓流派现象只能是一种单纯的作画方法和差别。
一、噶玛嘎孜画派与勉唐画派的历史源流
勉唐画派,又译称为“赤门画派”,是藏区近代影响最大的绘画流派,以拉萨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于卫藏地区。勉唐画派是15世纪以后影响最大的藏族唐卡绘画流派。该画派艺术产生并形成于赞普时代,兴盛于帕竹时代中期至甘丹颇章时代,1949年至1966年为一转折期,1966年后开始冷落、沉寂。因此,如今依然在创作勉唐画派的唐卡画师是非常稀少的,他们的作品也是相当的珍贵。
勉唐画派唐卡
勉唐画派的创始人勉拉顿珠嘉措,出生于西藏山南洛扎地区的"勉唐"地方,"勉唐画派"由此而得名。勉拉顿珠嘉措成家后因与妻子不和而出走,流浪途中似的一套画笔和配有范画插图的书籍,由此萌发学艺的愿望。他拜后藏萨迦一带的着名画师朵巴扎西杰巴为师。在名师的指点下,顿珠嘉措苦心钻研绘画,在绘画艺术上有着很高的造诣。
勉拉顿珠嘉措在艺术理论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他根据《续部》编写了绘画理论专著《造像画度如意宝》,为迄今的传世之作。顿珠嘉措博采诸长,创立了"勉唐钦莫"画派(旧勉唐画派)。旧勉唐画派的画风承袭了印度--尼泊尔绘画样式,但在背景上加进了带有地方特色的风景和花卉纹饰,线条匀称精到,浅淡施色加金勾勒,富有多姿。活跃于1620--1665年的画师曲英嘉措在继承旧勉唐画派精华的同时,吸收汉地绘画某些因素的基础上,勇于开一代新风,创立勒"新勉唐画派",并为该派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曲英嘉措建构了近代勉唐画派的基本格局,并同格鲁派建立了联系,获得政治、宗教和经济上的有力支持,为该派的发展壮大建立了不朽功勋。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勉唐画派进入鼎盛时期,优秀画师层出不穷。现在遗存在布达拉宫、罗布林卡、拉萨哲蚌、色拉、甘丹三大寺的壁画、唐卡多为勉唐画派画师所绘。西藏绘画发展到新勉唐画派时走向了成熟和繁荣。西藏历代画师经过若干世纪的实践,将早期流行的印度一尼泊尔样式与元以后汉地明清艺术因素的影响融汇贯通,逐步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宗教绘画样式,勉唐画派可谓是集大成者。与印度--尼泊尔风格较浓郁的"钦则画派"和受汉地艺术影响明显的"噶玛嘎孜画派"相比较,勉唐画派绘画呈现出更为纯粹的本土画风和更明显的变通意识,民族特色亦更为强烈。
噶玛嘎孜画派,又称"噶赤画派"。是西藏三大绘画艺术流派(勉唐画派、钦则画派、噶玛嘎孜画派)之一,形成于16世纪下半叶,17世纪以后走向繁荣,以四川省甘孜德格和西藏昌都为中心,流行于藏区东部康区一带。相传在16世纪由南喀扎西活佛创建,以GMB大法会而得名。
噶玛嘎孜画派唐卡
噶玛嘎孜画派创始人南喀扎西活佛自幼学习大五明,在学习工巧明的过程中曾受到许多绘画高手的悉心指点。其中受嘎丹夏赤巴贡却班丹大师对其影响最大。贡却班丹是勉唐画派的画师,南喀扎西因而掌握了勉唐派的绘画技法。南喀扎西在艺术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建树,经与他同时期的八世GMB活佛米久多吉总结先师及自己的经验,撰成《线准太阳明镜》,从而奠定了噶孜画派的理论基础。
在南喀扎西之后,又有两名画师继承了噶赤派画风,一是却吉扎西,其绘画设色多采用青绿色调,隽秀清俊;一是噶旭噶玛扎西,其绘画另辟蹊径,推陈出新,以独创出新着称。他们的艺术成就使噶赤画派更加发扬光大。他们与南喀扎西一道,被誉为"噶赤三扎西"。
其后,十世GMB曲英多吉(1604--1674),为该派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曲英多吉早期承勉唐画派画法,中期以后风格转变而趋向噶赤。据说引发他在艺术上进行变革的原因是从一套罗汉丝绢唐卡中发现了汉族界画和青绿山水技法的妙处,开始以工笔重彩绘制唐卡,作品具有浓重的汉族风格,有别于卫藏地区的勉唐、钦则两大画派。
勉唐画派与噶玛嘎孜画派有深厚的渊源。其风格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噶玛嘎孜画派的佛像型制虽保持的是印度--尼泊尔样式的基本特征,但是也是吸收了勉唐画派的造型特点;又如噶玛嘎孜画派的有些杰出的代表画家,或受到了勉唐画派的绘画风格影响,或师出于勉唐画派,或早期是勉唐画派的风格到中期便转变为噶玛嘎孜画派的风格……其实这些都与该画派流行时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详见后解--噶玛嘎孜画派与勉唐画派的地域文化。
二、噶玛嘎孜画派与勉唐画派在构图上的比较
唐卡在构图方面颇具特色。唐卡的构图形式丰富多样,于诸多的构图形式中,较为常见的有三界构图、中心构图、五坛构图、风俗画构图及坛城画构图。
三界构图一般是把画面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代表天堂、地域与人间。以此来说明佛教的教义,同时也反映了西藏原始苯教的三界说。中央部位一般为本尊造像,亦即信徒所供养膜拜的对象,诸如释迦牟尼、金刚明王、诸祖师等;本尊的上方即为空界,亦称圣界,绘有诸佛菩萨。居于空界最中的一尊佛像,称之为“顶严”。本尊即是此佛的部属;中部即为人间,亦称凡界,绘有空行、护法神及僧侣;下部为阴间,亦称地域,绘有罗刹鬼等。圣凡之界的区分并不是全都是如此严格,但是这种三界构图的形式却是相对稳定的。
中心构图即把主要人物置于画面中心,一般从画面左上角开始,围绕着中心人物,按顺时针的方向把与中心人物有关的人物、场所和故事均衡的布置一圈。画面的景物随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变化,安排得生动活泼。画面主次分明、饱满均匀。这类构图在绘制各类金刚、护法诸神、度母观音之类菩萨和历辈高僧中常用。其一显着特点就是不论周围的场景如何丰富和变化,其所占画面的位置都较小,他们都是围绕着中心、为中心服务的,起到衬托的作用。整个画面还是以中心人物最为突出。
五坛构图即中央主尊为一坛,主尊的左右上角及下角各为一坛,连同主尊共计五坛,故又称“五坛”会聚。除主尊外的四坛多描绘功德圆满者。整个画面中,中间主尊一坛尤为突出,其它四者较小,和前面所提及的中心构图一样,其内容与形式上皆以主尊为中心。方形竖幅形式更利于主尊在画面中的这种统摄作用的表达。通过这样的经营位置让中心主体更为突出,其对信众视觉上的感染力及精神上的震撼力得到了加强和升华。
风俗画构图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这种构图多用于绘制连环形式的传记或故事,多采用“之”字形的构图形式。人物活动的典型情节及其发展的连续过程都在同一构图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它不受时间、空间及透视的影响,往往把一个故事或故事情节集中于一个画面。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传记唐卡都可以采用这种构图形制。这种他那个卡面积可达百余平方米,十分壮观。这种具有藏族传统意义的“之”字形构图于竖长方形画面中表现是具合理性的。
坛城构图是以几何图形为主的构图形式。坛城本是源于印度佛教密宗,为密宗本尊及其眷属聚集的道场。古代印度密宗修习“密法”时为防止“魔众”侵入,筑方圆的土坛,安请诸尊于此以作祭供。眷属环绕本尊游戏庄严,是为轮圆。其主要形制由外到内由圆形和方形的几何形体层层相套而成,最中间为主尊或佛。在这种构图形式中,抽象和具象手法并用。这种圆形和方形相套而组合的形制与方形画幅中表达的形象得体而不失严谨。
纵观唐卡艺术的构图特点,我们可以得知:这几类常见的构图方式与唐卡方形竖幅的形式之间是有着某种契合的,他们互为有利的条件和补充,方形竖幅形式为唐卡的内容表达及构图方式提供了合理的表现空间和载体,而唐卡的这种构图形式于方形竖幅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
在构图上,唐卡画面装饰语言起到了经营位置的作用,达到布局完美、统一协调的效果,显得画面中心突出、主题明确、布局错落有致、轻重适宜,增强了画面构图完整和视觉美感。
勉唐画派唐卡
勉唐画派在构图上,绘画中尊大象尺度稍小,中尊与众小像皆融入一种和谐优雅的环境之中,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被有机的融合为一体,画面错落有致而富于变化,形象轻盈优美。画面中的自然风景具有典型的卫藏地理风貌,锥形山峦与白云相接,运用“散点透视”的时空意识穿插花草树木、楼阁庙宇。所谓散点透视,就是指把眼睛在移动中观察到的物象,集中表现于一幅画上。在历史、民俗以及传记题材中,风景起着分割画面的作用,故事情节连续自然、生动活泼。
噶玛嘎孜画派唐卡
噶玛嘎孜画派在构图上,绘画罗汉、大成就者等题材内时,形体特点大胆随意,富于夸张,艺术表现上强调个性。画面中的风景多以自然主义的方式来表现。自然而写实的清雅之境,加上表现生动的神佛、罗汉、高僧大德,使画面产生一种美丽神奇的艺术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