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女神的“堕落”

发布时间: 2017-06-19 10:37 
分享到:

本文改编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原标题为:《是谁改变了“维纳斯” ——从乔尔乔纳、提香到马奈审视“维纳斯”艺术形象的嬗变》


纳斯,一个美丽而优雅的名字,她本是罗马神话当中爱和美的女神,对应的希腊神话人物名为“阿弗洛狄忒”。在灿若星河的西方女人体绘画中,古罗马神话中被尊奉为爱神与美神的维纳斯,因其清新脱俗的形象及其妖娆婀娜的体态成为画家们笔下最为热衷的表现对象。自文艺复兴之初波提切利《维纳斯的诞生》中那位像珍珠一样从贝壳中站立冉冉升向海面的谜一样的女神之后,在文艺复兴之后的三个不同历史阶段里,曾经有三位不同艺术风格的杰出艺术家都描绘了不同形象之下的维纳斯,只不过女神维纳斯渐趋世俗化。


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


这三幅艺术作品就是约1510年至1511年间意大利威尼斯画派画家乔尔乔纳的《沉睡的维纳斯》(图一)、1538年乔尔乔纳的同门师弟提香的代表作《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图二)、1863年印象主义画家马奈的《奥林匹亚》(图三)。三幅别开生面的画面向我们呈现出了三个形象、个性迥异的维纳斯女神。《沉睡的维纳斯》中展现了纯净而典雅的亦神亦人的维纳斯形象,《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中则显得颇为热烈而多情,甚至有些暧昧的意味。西方进人近现代以后,艺术家竭力冲破古典艺术的藩篱,开始以全新的视角大胆而直接地阐释女性,而不再冠之以维纳斯的名称,诚如马奈的《奥林匹亚》,目光的直视不容回避。其借用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的构图,以矫揉造作的风尘女子象征神圣的奥林匹亚女神,从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尔乔纳 沉睡的维纳斯


乔尔乔纳的作品《沉睡的维纳斯》是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型艺术家最为成功并最为人称道的一幅作品,遗憾的是,他未及完成便过早地辞世了。此画透现了乔尔乔纳心中的理想美境界:一种冰清玉洁的女性美韵致。画面中的维纳斯双眸微闭,一只手枕在如云雾般地长发之下,另一只手轻松随意地搭在自己修长的双腿上。身体匀称而舒展,体态优雅、起伏有致、闲适自如,丝绸般的床褥,似乎她是安睡于卧室之内,但背景又已然是一番恬静怡然的田园乡村风光。颀长而又丰腴的躯体沐浴着夕阳的金色余晖,与天际流动的云彩浑然一体,画面静穆又不失壮丽。沉寂日暮的自然状态好像正是酣然入梦的维纳斯,不知是维纳斯融入了自然的怀抱还是自然融入了维纳斯的梦里。人与自然之间天衣无缝般地和谐,宛如一首田园牧歌。正如文艺复兴盛期的其他作品一样,乔尔乔纳笔下的维纳斯是孤芳自赏的,无论是观众还是她身处的大自然,仿佛都和她保持着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把维纳斯处理成为在宁静的梦境中神游太虚,这不是出于偶然的。放在脑后的右手构成了节奏铿锵的曲线,这一条曲线包围着躯体,并且把全部造型封闭进统一的圆润轮廓。


提香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是提香的艺术创作达到炉火纯青的成熟期的著名杰作之一,也是他人体美表现的一个新开端的标志。


在这两幅十分相似的传世之作中,所不同的是:乔尔乔纳的维纳斯身处美丽的自然风景之中,从形象上看依然保留了一些女神超自然的风情神韵,有一种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的神圣气息。再加上自然背景的烘托,恬然沉静的表情更显得有些超凡脱俗。


而提香的“维纳斯”则身处华美的卧室中,从环境上而言加强了她的世俗身份。再从装束、神态来看,她俨然已是一位养尊处优的豪华贵妇,无半点神性的色彩。通过披散在身后的稍显散乱的头发可以看出她是刚刚沐浴过后,在床榻之上宁神休憩。她戴着精美的发饰、珍珠耳环和手镯,透出一种特有的“神奇的娴雅”之神情,犹如她手上含苞绽放的玫瑰花,展示出无拘无束的野性美。在《沉睡的维纳斯》中,维纳斯是闭目而憩,洁净的肌肤也无任何饰物装点,显得有些不食人间烟火般地超然物外。而《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中这位贵妇则用一双乌黑的眼眸将视线投向画外,仿佛与画外人四目交接,款款深情地渴望静候意中人的到来。原先放在脑后的右手已挪开,自然地舒展着,打破了禁锢身体的椭圆形密封的包围线。其实,这样一个画面上的细节可以看出人性解放的色彩在当时的威尼斯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已经愈来愈为浓烈。身后墨绿色的帘幕将画面分割成两半,云彩、树木、远山、村庄这样的背景被室内的豪华陈设、两个女佣、一只白色哈巴狗这样的世俗场景所取代。左边的一个女佣正跪在地上在箱子里翻找衣服,右边站立的女佣手上正拿着裘皮披肩,从画面的情境可以判断出贵妇沐浴过后即将梳妆打扮一番,穿上锦衣华服,去赴约会。一侧正在打盹的小哈巴狗更从侧面说明了“维纳斯”已完全世俗化的身份和地位。处于黑暗之中的帘幕的另一半则令人有一种想偷窥的欲望。


两幅画的相似之处是:两位“维纳斯”躺卧的身姿无半点出入,身体同是呈对角线分布,左腿都由画面中心伸向右下角,右腿则蜷缩着伸进左腿一侧呈交叉的姿势。可以看出提香是模仿了乔尔乔纳《沉睡的维纳斯》创作而成的。据说《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中的这个贵妇名叫埃列奥诺拉·乌尔比诺,提香是受乌尔比诺公爵委托创作此画的。其用维纳斯的形象来比附于这个世俗女子,也是对传统经典形象的一种大胆颠覆。这样两幅作品相隔27年先后问世,并且一神圣一世俗,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思想与中古教会的清规戒律在人世中的对抗。当时的威尼斯共和国是一个繁荣富庶的社会,人们充分享受着世俗社会带给他们的欢欣和愉悦。《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就充分展现了世俗社会带给人们的这种优容自在的生活状态。而完全世俗化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似乎比前者更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其从高处不胜寒的高高神坛走入凡尘,这也正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之后的西方艺术高峰——威尼斯画派对人文主义的大胆追求和歌颂。


马奈 奥林匹亚


1865年,距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创作完成327年以后,19世纪印象主义的领袖法国画家马奈完成了他的颠覆之作《奥林匹亚》,它的诞生宣告了现代主义绘画与古典学院派绘画的彻底决裂。在这幅画作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似曾相识的熟悉魅影。与前两幅画相比,似乎像是三姐妹,总能找到它们的一些共通点,但这幅作品却又有些另辟蹊径、大异其趣。《奥林匹亚》在1865年的巴黎秋季官方沙龙上展出后,曾经引起巨大的轰动和争议。因为这幅画的绘画主题和色彩,完全与官方学院派的原则相抵触,更是对封闭社会的一种挑衅。以主题来说,自文艺复兴以来,人体画都是从神话或宗教中取材的,维纳斯、夏娃、圣母、精灵等,每一种都予以理想化再描绘下来。可是马奈却把人体画当成现实风景来画,而且画中的女人体很明显地是以当代妓女形象描绘的。以绘画技巧来说,他则舍弃了在平面上以透视、阴影造成虚构的立体感,只以明确的轮廓线条和强烈的色彩来表现立体感,这是对当时学院派艺术表现方法及观念的一种冲击,也是一次划时代的创举。而马奈用奥林匹亚作裸女画题,其实也是一种隐晦而深刻的社会讽刺。因为奥林匹亚是希腊神系主体,代表宇宙的秩序,象征着不可侵犯的传统权威力量,画家却以此来给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妓女这样一个阴暗的社会角色作命名。这实际上就已经是对既定传统的一种无声挑衅和公然违抗了。所以马奈的《奥林匹亚》实则是一道分水岭,把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进行了楚汉分界式的划分。


画中女子原名叫维克托里娜,马奈使用了很厚很耀眼的奶油色来涂抹她的肌肤,使她的皮肤颜色不同于前两位维纳斯的那种柔和并笼罩着光晕般的橙色肌肤。侧卧的姿势也改为半立起,腿部姿势基本保持原状,不过穿上了一双精致的拖鞋,耳鬓别着的一朵大而艳的鲜花无形中印证了她的交际花身份。身后暗褐色的碎花帘子把背景分割成了近一半,身旁的黑人女仆手捧着一束也许是崇拜者刚刚送来的献媚的鲜花,隐没在黑色背景之中的是床角一只象征男性性能力的黑猫,尾巴竖在空中,灯泡似的发着幽幽绿光的眼睛定定地瞧着它的女主人。这一切,都给人以一种情色的意味。这是在前两幅画作中完全没有的一种狐媚气息,更具世俗化。可以说,马奈赋予了维克托里娜以一种宠物与玩偶的混合体,以一种反维纳斯的姿态,大胆、无畏地回视和挑战着观众的目光。马奈的这种美学实践,是一种对传统含蓄美的大胆反叛。美、真实、生命——所有这一切在他那里都被艺术吞没了。而这个轻窕中带有世俗气息的女子也标志着维纳斯的“堕落”。


今日推荐


百变女人系列30


田女士(Madoka Momota)被称为日本百彩墨绘画大师、日本知名艺术家,曾出版6部书籍作品并为享誉世界的日本古典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绘制插画,享有国际声誉、作品风靡各国。百田女士传承东方古典水墨艺术,并将之与日本传统浮世绘艺术以及当代波普艺术、动漫艺术与插画艺术相互交融,开创出百彩墨艺术的全新境界。百田女士的《百变女人系列30》的构图与马奈的《奥林匹亚》在左右方向上是相反的,但裸女上半身躺卧的姿势却如出一辙。因此,这幅画中的裸女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维纳斯。与西方男性艺术家所描绘的维纳斯不同的是,百田女士的维纳斯有一张东方女性的典型面孔。她的身体用笔墨描绘而成,没有油画颜料带来的肉体的真实质感,因此削减了世俗的媚气,反而带着几分安格尔的《泉》一样圣洁和纯美的意味。然而这位东方维纳斯的神态中却流露出女性灵魂深处的欲望和恐惧,因此她又是世俗的。她身上所具有的圣洁而甜美的神性气质和世俗的人性特征构成了强烈的冲突和矛盾。投射在她身体上的阴影似乎是一个即将到来的男人的影子,而这一瞬间,她的欲望和恐惧被本能地激发出来。她即将成为一个男人的女人,在这之前的一霎那,她的童贞是完美无瑕与不可亵渎的。然而这不容亵渎的圣洁之美只停留在画面中的一瞬,随之而来的结局仿佛预示着人类女性永恒的宿命。这个美丽而痛苦的蜕变过程,又一次隐喻了维纳斯所象征的神秘领域——爱。点击这里购买收藏。


登录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