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画| 画有三美——颉鹏《赤琼林》赏析
《赤琼林》
很久以前,在遥远的地方,有一片美丽的《赤琼林》。那里有流阑般的华年,有赤色的山峦,有金色的树林,有碧色的萤火虫漫天飞舞,有皎洁的月光,有月下灵动的婵娟小溪,有仙风道骨的诗人泛一叶扁舟,漂泊在山水的意境里。那里是我们梦想中的桃花源。一年四季宛如仙境,春去秋来,岁岁年年,犹然不觉时光飞逝,仿佛如水的红颜从不老去。那片美丽的《赤琼林》,就是今天我们故事开始的地方。
颉鹏,优画网驻站青年艺术家,一位红尘中的白衣少年。自幼喜爱画画,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现于沪上高等院校任教。颉鹏喜爱和精研传统中国画,而又勤于研读老庄等中国古典哲学书籍,在古人智慧的启迪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观和绘画理念。他的作品在师法古人、传承古道的同时,又受到古今中外多种艺术风格的影响,故呈现出穿越时空、古今交融的风貌,仔细品之,自由一番浓淡相宜的趣味。
赤是古人对红色的称谓,古人以无形和伦理对应某种颜色,颜色背后有历史或人文的涵义,赤是新生力量、繁衍成长的象征,琼是古人对玉髓一类珠宝的总称,象征坚贞、单纯、神圣的力量。林就是指代山林林立,峰峦叠嶂,无限驰骋。赤琼林的意义正在于此。——颉鹏
《赤琼林》是青年艺术家颉鹏于2015年创作的新作品,这幅作品充分体现出传统中国画的三美原则,即意境美、形式美和构图美。在传统中国美学中,意境营造是一大关键之处。颉鹏的《赤琼林》在造境方面颇见功夫,气韵的表达让意境充分显现出来。这幅山水画意境连绵,山形龙脉起伏多转,前后呼应,云烟环绕宛若仙境,令人心驰神往。如此意境是颉鹏心中之妙境,恰似古曲《箫韶》一样百转千回,化作绕梁三日的旋律,在人们心头挥之不去。
《赤琼林》(局部)
在形式美方面,此图运用了分形艺术的理念和原则,将曲线的流畅、柔滑和美丽运用得淋淋尽致。不论是小月、山峦、云雾、枝干还是轻舟,都以行云流水的曲线构成,其笔下的力量至柔,让人想起老子所讲的上善若水和以柔克刚。而在构图方面,此图简洁生动、疏密得当,右紧左松,上紧下松,自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感。除了意境、形式和构图三美之外,此图还有其它许多地方值得我们玩味品评。其一便是精湛而又简约的细节。图中可见一位白衣翩翩、仙风道骨的秀士以慵懒舒适的姿态放舟水上,享受着静谧的时光之好和仙灵的景色之美。此人身体线条并未详细勾勒,只以一抹白色、一点棕色代替,充分彰显出传统中国画不求形似但求神韵惟妙惟肖的精神境界。再看图中洋洋洒洒的嫩绿色墨点,如飘香的飞絮随风清扬,又似忽闪着光芒的萤火虫漫天飞舞,增加了整幅图画的神秘感和浪漫气氛。
《泓音图》
我向往晋唐山林,喜欢出入于山水逍遥之中,得意忘形,坐穷丘壑。中国画色彩传统在五四之后,经西学引入发展,笼罩了厚厚一层西学范畴的观念和表达,很多画家不中不西,逐渐忘却了自身体系的深厚。我希望能够续接晋唐以来的纯粹的色彩观与表现观,不与西方体系杂糅,不断实践与研究。中国画有伟大的色彩传统,并非水墨一党独大。中国画色彩独特而又精致,达到极高之境地,分主次,讲阴阳,重叠加,在整个人类色彩发展上具备强大的生命力。我试图不断去体会、深入,希望能进入中式这个色彩体系,将自己内心的这份向往表达出来。——颉鹏
《赤琼林》系列
《赤琼林》系列
颉鹏认为,中国画的妙处不在于题材的丰富性,而是在于围绕有限题材衍生出的微妙而丰富的变幻。除了创作《赤琼林》之外,颉鹏还围绕以红色为主色调的山水题材进行了反复不断地探索,形成了一组变幻多样而又颇有共鸣的系列作品。他希望通过这组作品来不断地挖掘、深入和探索,希望找寻到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那个意境,也希望通过微妙变换的多种演绎让那个最完美的意境得到更丰富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