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棒是小孩的玩具?告诉我是sei说的

发布时间: 2015-12-23 00:00 
分享到:

    油画棒:是一种简单的绘画创作形式,通过各种不同颜色的皴擦覆盖,笔触的交错、线条的穿插来描绘事物,极富表现力。油画棒是个舶来品,它在国外叫做 oil pastel。从其英语名来看,油画棒顾名思义是油性的色粉笔,理应归于色粉画一类。随着画材技术的发展,人们在色粉笔中加入油性成分,将之改良为油画棒,使之手感更柔软,控制更方便,层次效果更丰富,有的还有些荧光效果。

    人们对固体颜料的应用恐怕是作画所使用的颜料中历史最悠久的了。到了中世纪时期画家们就有用固体色粉块来作画的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这些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经常用矿粉制成的色粉画笔来画他们的创作稿和习作,不过大多为单色。

    17世纪后,由于众多画家的实践,用色粉笔作画逐渐从单色发展到多色,并运用色彩的关系来处理画面,同时又保留了素描的笔触特征和疏松感等特点,奠定了其独立画种的艺术地位。这便是现代油画棒作品的前身。到19、20世纪,色粉画在欧洲空前繁荣。


 

母亲 李超士 1946年作

    在西方,色粉画作为油画棒的前身传统深厚,与油画、水彩画等画种地位相当。作为一种绘画材料,如今的油画棒更显示出其优长:手感细腻、滑爽,铺展性、稳定性突出,还可以进行叠色、混色。加之容易携带,又无需用水或油调和,更不用清洗绘画用具,直接就可以在各种载体上作画,如同铅笔般运用方便。因此特别受到画家青睐。

 

《老三珍肉店》 颜文樑 1921作

    在中国,油画棒还很年轻。追溯它的“东渐史”我们不难发现,它在中国的发源地正是上海,当时被叫做“色粉画”。1919年,李超士结束在法国巴黎美术学校的学习后,回到上海举办归国画展,其中的色粉画作品给上海画家带来全新的视角,引起美术界的轰动。后来,李超士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时,也积 极传授和推广色粉画。

    当时上海美专学西洋画的学生,大部分都向他学习过粉画技法。倪贻德、万古蟾、陈秋草、方雪鸪、潘玉良、潘思同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粉画艺术尤其活跃。

    颜文梁的色粉画作品《厨房》,曾获法国1929年春季沙龙荣誉奖,标志着当年上海色粉画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其他 画家也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如徐悲鸿的《人像》等,开创了中国色粉画创作的第一个繁荣期。

 

李超士(1893-1971)

《春》 李超士

    由于材料的变迁,当时所说的“色粉画”今天被叫做“油画棒”。上海的画家在油画棒中又找到了发力点。这或许是因为二者之间微妙的认同感和相似性——上海的画家有超强的综合力,任何画种都可以进行驾驭;油画棒则具备超强的兼容性,任何风格的画家都可以自如地运用。 

颜文樑(1893-1988)
 
《厨房》 颜文樑 1920作
 
穿中装的男人 徐悲鸿作
 

《女人体》 潘玉良作
 

雷雨之夜 陈秋草作

    所以,别再给我说油画棒是小孩玩的了。不然大神分分钟拿出作品来秒杀你。

 

登录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