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流水线都生产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商品?嫌枯燥,那就一起来手作吧!

发布时间: 2017-02-27 17:56 
分享到:

        19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之后的维多利亚时代。在这个机械化大生产的时代,技术日益为人们的生活造成不容小觑的危机。由先进技术生产出的,包括家居用品在内的日常生活用品日益变成了标准化的产品,源于中世纪的古老欧洲手工艺设计传统日益衰微。那些精湛的手工艺匠人,还在为贵族和新兴的资产阶级服务从而赚取大量的财富。而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城市市民阶层则不得不忍受缺乏美感和设计感的生活用品以及千篇一律的枯燥的生活环境。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场名为The Art & Crafts Movement即艺术与手工艺运动的风潮席卷而至,也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工艺美术运动”。

---优画君

工艺美术运动

约翰·拉斯金


说到工艺美术运动,我们不能不提一提这场运动的教父——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 (1819年2月8日-1900年1月20日)英国作家、艺术家、艺术评论家 。作为英国画坛上当时十分流行的拉斐尔前派的一员,拉斯金在写作之余,还是一位天才而多产的艺术家。正是由于自身在写作和艺术两个领域之间的跨界,使得拉斯金具备了极高的文艺素养,对艺术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他一生写下了《现代画家》《建筑与艺术》等广受欢迎的著作。他首次提出了“大艺术”和“小艺术”的说法,前者包括绘画与雕塑,后者包括建筑与工艺美术。在小艺术方面,他提出了自己的理论和见解,认为艺术家应当关心小艺术,工艺美术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并认为艺术应当与工业结合起来。


The first page of The Nature of Gothic by John Ruskin, printed by William Morris at the Kelmscott Press in 1892 and set in the Golden type, inspired by the 15th century printer Nicolas Jenson


在大工业时代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约翰·拉斯金相信,只有幸福和高尚的人才能创造出美。而在工业生产和劳动分工的前提下,人的创造性被剥夺了,因此不可能创造出好的作品。唯一能够改变这种局面的方式,就是回归中世纪的社会和传统的手工艺设计生产。他的这些宝贵的思想前瞻性地洞见了时代的弊病,为渴望回归美的生活的城市小资产阶级艺术家点亮了一盏明灯。


威廉·莫里斯


而另一位同一时代的诗人和艺术家,威廉·莫里斯则同样是工艺美术运动里关键性的人物。1834年3月24日威廉·莫里斯生于英国沃尔瑟姆斯托一户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成功的股票经纪人。14岁时莫里斯进入莫尔伯勒学院(Marlborough College),受牛津运动影响很深。1853年他进入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Exeter College),为当牧师而学习神学。大学时期结识了正就任牧师的爱德华·伯恩·琼斯,二人结为终身挚友并在日后一同加入拉菲尔前派。


William Morris design for "Trellis" wallpaper, 1862


牛津生涯使莫里斯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为爱好中世纪的一切艺术、设计和建筑。22岁时,继承了一笔财产的莫里斯和琼斯一起结伴在法国北部徒步旅行,遍访当地的哥特大教堂。哥特大教堂古朴、庄严、辉煌而富有生机的艺术风格令他们感到震撼。返回英国之后,他俩一同参与了乔治·埃德蒙大街的哥特复兴建筑工程。期间认识菲利普·韦伯,三人交好而且一起开创了工艺美术运动。


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


工艺美术运动爆发后,莫里斯主要投身室内设计领域,设计了许多经典款的壁纸。这些壁纸灵感源于自然,纹样图案以美好的植物为主。与此同时,他也对房屋整体的室内设计与装潢很感兴趣。在室内设计与装潢方面,他创造了一种整体上的艺术标准,将整套房屋的室内设计与装潢看作一个统一体进行设计和布局。他的第一次成功是他对新婚住宅“红屋”的装修。为了给新婚家庭购买生活用品,小商店,竟无法买到一件令他满意的家具和其它生活用品,这使他十分震惊。在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下,他自己动手按自己的标准设计和制作家庭用品。


红屋


在设计过程中,他将程式化的自然图案、手工艺制作、中世纪的道德与社会观念和视觉上的简洁融合在了一起,亲自打造红屋室内各个角落的各种装饰元素和部件,从织物到墙纸到瓷砖到地毯再到彩色镶嵌玻璃等都是由他亲自操刀,但当装帧设计的。这样一来,整套房屋就成为一件充满了工艺美术设计感和手工制造感的艺术作品,每一个部件都是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且显现出统一风格与和谐情调的整体中的局部。


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


“红屋”建成后,莫里斯与几位好友建立了自己的商行——“莫里斯商行”,自己设计产品并组织生产。他立志要像打造红屋一样打造每一间被设计的房屋,让室内设计成为一门辉煌的总体艺术。


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


尽管莫里斯与别人一道设计过家具,但他主要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即从事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的设计。他的目的是复兴旧时代风格,特别是以中世纪、哥特风格,他一方面否定机械化、工业化风格,另一方面否定装饰过度的维多利亚风格。他认为只有哥特式、中世纪的建筑,家具、用品,书籍、地毯等的设计才是“诚实”的设计。其他的设计风格如果不是丑陋的,也是矫揉造作的。而应该否定,推翻。只有复兴哥特风格和中世纪的行会精神才能挽救设计,保持民族的、民俗的、高品位的设计。对于他来说,无论是古典风格还是现代风格,都不足取,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中世纪的、哥特的、自然主义这三个来源。他强调实用性和美观性的结合,但是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他来说,依然是采用手工艺的方式,采用简单的哥特式和自然主义的装饰,因而,他的这个局限使他不可能成为真正现代设计的奠基人。


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


尽管如此, 莫里斯和他的商行提供的定制化的手工艺模式的室内设计与装潢服务依然是非常可贵的。它当中包含着一种欧洲中世纪以来的历史文化传统,即古老的匠人精神。莫里斯去世以后,莫里斯商行由于业务分散范围太广,经营体系太松散庞大而无人接管,最终导致失败解体。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也因此销声匿迹。


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


莫里斯在世时,工艺美术运动从伦敦开始,逐渐在欧美各个国家传播。从伦敦开始,工艺美术运动迅速传播到了维也纳、布达佩斯、赫尔辛基等欧洲的新兴工业城市。由于各国工业发展的水平,历史传统的沿袭和社会构成特色的千差万别,工艺美术运动迅速本土化。当挪威、芬兰和俄罗斯还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工艺技术的革新和对传统美学因素的挖掘时,德国已经在倾力探索一种工艺、艺术和工业之间的平衡。从历史来看,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受到了英国的影响直至持续到二十世纪初(1915年左右)。美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的宗旨和基本思想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相似,但是他们也有他们自己的特色,具有了新大陆视野的美国艺术家也毫不犹豫地在其中添加了社会和自然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即不强调中世纪哥特风格而受到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强调设计上的典雅。


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


工艺美术运动主要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金属工艺、染织品和平面设计等多个领域有所成就。由于莫里斯对对染织业兴趣最大,所以其对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中染织品设计的影响也最直接。他反对在染织上使用任何化学染料,坚持使用天然染料。他亲自设计壁毯,地毯,壁纸等,常用的纹样是缠绕的植物枝蔓与花叶,自然气息浓厚。在莫里斯的影响下,英国出现了一批染织品设计家。


威廉·莫里斯设计作品


在工艺美术运动的推动下,人们认识到工业革命在带来技术进步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日常生活确实了美和优雅。时代在不停地变迁,古老的手工艺匠人精神正在一点点的流失,这种宝贵的精神当中蕴藏着的高贵和美值得人们缅怀和复兴。工艺美术运动因其盲目推崇手工艺,成本太过高昂且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而告终。因此,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如何将技术与设计再次完美结合,用现代科技的方式来演绎古老的美,将是一项崭新的课题。


登录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