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五个老外艺术家都向你告白了啥?
展览时间:2016-09-24 - 2016-10-23
开幕时间:2016-09-24 14:00
展览城市:上海 - 上海
展览地点:上海钱旺艺术空间
主办单位:观于艺术
协办单位:上海翊珍艺术品有限公司 上海定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参展人员:Jared Williamson、Rolento、Alex Carroll 、Ginger·J、Carole-Faye
这是一个精细化社会分工的时代,人们的各种知识被切割成不同的学科,纳入不同的体系。在文化生活中,人们在不同场域里扮演不同角色。人们被设定为理性的、标准化的人,并依照既定的规则运行,情感性的因素遭到了压抑和排斥,人们的生命体验不再完整。然而,有一群人,他们有一种特定的身份,从属于某个特定的场域却又最大限度地不受制于它,他们将完整的身体感官激活,并与思想充分交融,他们用全部的生命来触摸和感觉时间与空间,用他们的身体和意识,找寻到一种完美的形式,将他们的经验、灵魂、记忆、思想等全部生命活动和生命体验充分外化、凝固到形式当中,他们就是当代的艺术家们。
上海翊珍艺术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沈来全致辞
2016年9月4日下午,一场特别的群展向我发出了媒体邀请,这场艺术展的主题为《存在的过去》(Past Presence)。主办方观于艺术是沪上一家To B向的艺术服务商,专门为都市企业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艺术服务。该平台首先提出并推崇“办公室艺术”的理念,致力于通过为不同领域、不同企业文化背景的企业客户提供艺术品资源推荐匹配、艺术展览策划举办、艺术类高端商务礼品(衍生品)定制等服务来带动艺术产业的健康发展,使艺术资源在具有购买力的中产阶级群体当中流通,是该公司的愿景。
艺术家Jared为来宾介绍作品及创作理念
艺术家Alex为来宾介绍作品及创作理念
《存在的过去》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展览的地点设立在南京西路1266号恒隆广场商务写字楼里。坐落在黄金地段的办公楼里,这样的艺术展形式相当新颖且颇受中产阶级白领的青睐。这次参展的五位艺术家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上海,在这里生活和创作。他们用全部的激情和整个生命来感受和思考这座城市,触摸它历史的空间,演绎它当下的风情。他们在油画、丙烯、综合媒体、影像等各种题材上释放出创造力与个性,探讨了历史、文化、身份、时代、生命、身体以及回忆等多个母题。
艺术家carole为来宾介绍作品及创作理念
来自澳大利亚的小伙子Jared Williamson(杰瑞德 威廉姆森)是一位DIY高手。他用上海石库门老建筑的废旧砖块研磨调配成DIY“颜料”,并用抽象绘画的故事来书写那些老上海、老房子的故事和回忆。他的抽象画风格中西合璧,像澳大利亚的明朗阳光洒落进了老上海的记忆里,这些作品的风格酷炫而又怀旧,极富节奏感,装饰性和人文价值都相当高。
艺术家Ginger.j为来宾介绍作品
来自美国的青年Alex Carroll(亚力克斯 卡洛)是一位谈吐幽默风趣的艺术家。他用绘画模拟摄影作品的效果,来描绘这座城市里行色匆匆的路人,一个个朦胧的影像,温柔地穿过流动的时间,形成了重叠的幻影。一个个人物生动的面部表情既是永恒的当下,又是转瞬即逝的曾经。
艺术家Rolento为来宾介绍作品及创作理念
另一位艺术家Carole Faye(卡萝拉 菲亚)女士同样来自美国,她所展出的系列非常有趣,她邀请不同的人在自己的名片上书写相关的内容,并把这些名片组合粘贴到她亲手绘制的神话主题作品的画布上。美杜莎、潘朵拉等神话故事于是被重新书写了,象征着不同身份商务名片成为画面的一部分,传达出微妙的寓意。
参展作品
此外,华人艺术家Ginger.J和新加坡艺术家Rolento两位亚裔艺术家也带着各自的作品参加了展览。Ginger是一名常年居住在美国的华人艺术家,她的基督教信仰使她相信,世界是神性的,那个创造我们的力量,是我们无法穷尽知悉的。我们毕生渴求和探寻它的奥秘,却只能窥见冰山一角。因此她通过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制成了这次展出的作品系列,来歌颂创造生命的力量的奇妙和伟大。她描绘显微镜下微生物繁衍的场景,用带有愉悦感的明亮色彩渲染这些场景,让造物主孕育生命的过程如同魔法般绚烂地呈现出来。
参展作品2
Rolenoto是一名新加坡艺术家,他用影像艺术呈现出上海这座都市的多元和丰富,他通过技术手段把都市中川流不息的人海处理成五光十色的幻影,叠合在都市的主旋律场景上,形成极富科幻色彩的炫丽而时尚的效果。他通过这样的艺术语言想要诉说的是关于多元共存的和平主题。
参展作品3
五位艺术家在开幕式上纷纷亮相,对自己的艺术创作进行了一番精彩的讲解。大家兴致盎然地聆听着他们的发言,细致地观赏了他们的作品。开幕式酒会结束之后,我邀请五位艺术家一起坐下来探讨了一些关于艺术的问题。我惊讶地发现,他们对艺术的看法竟然如此一致。
参展作品4
首先,针对这场展览的主题,即存在的过去,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真实的存在?是关于过去的感知还是记忆中的印象,又或者是关于过去的思考?来自美国的艺术家Carole女士回答说,存在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就像艺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一样。真实的存在包括了种种过去和现在曾经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对这些事情的全部体验,当然也同时包括了这些事情和体验留给我们的印象、记忆和思考等。我于是进一步追问,在这些关于存在的要素当中,哪一个要素最能触动艺术家们的心灵,最能使艺术家们产生创作灵感。各位艺术家纷纷表示一切的要素都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人对不同要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人对感情更加敏锐,有些人则认为存在给我们带来的思考更容易使自己迸发灵感,因此艺术是自由的,不能忽略存在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它们都很重要。
来宾欣赏作品
接着我向各位艺术家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他们在上海工作生活了那么久,是否能用3个词来概括上海的精神。来自澳大利亚的艺术家Jared风趣地回答道,变化。在这个老外眼里,上海总是瞬息万变,她像一个迷,在她的历史上充满了变化。而新加坡艺术家Rolento则认为上海的精神在于多元共存,是一个包容力很强的国际化大都市。其余几位艺术家纷纷对他们的说法表示赞同。艺术家们对上海的领悟是精准而深刻的,他们眼里的上海不断变化、吸纳外来文化因素、多元共存、充满活力。
现场甜点
在余下的时间里我和他们探讨了一些艺术创作相关的问题。说到对当代艺术的认识,艺术家们都表示,不论在哪个时代,艺术总是作者灵魂的反映,艺术是作者的整个生命力的外化,一位作者即艺术家,他全部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他的情感、他的思考等一切生命活动构成了他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过去和现在、历史和当下,是不可以机械分割的整一。这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了艺术家独特的生命力,艺术家需要做的是自由地寻找一种自己想要的表达方式,将生命力充分转换成形式,外化出来。然而,尽管当代艺术从本质上看是艺术家生命力的外化,Rolento、Gingle和Carelo一致表示他们希望观众从他们的艺术里不仅仅看到艺术家本人的灵魂,也同时能看到观众自身。Rolento甚至表示,艺术家的作品通常是会被各种各样的观众阐释和解读的,这个解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彩的再创作,比如他想表达一位少女含蓄微妙的情态但观众却认为这位镜头里的少女十分忧伤,两种解读的差异使作品的意蕴更加丰富有趣。最后,我希望艺术家们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自己的艺术风格,美国艺术家Alex说,艺术风格很难刻意去概括,因为艺术家通常不考虑这个问题。在当代,风格对于艺术家来说更多地是从心灵里生长出来的东西,而不是通过理性的思考去打造和呈现的。一个艺术家在不同阶段的风格可能会有所变化,如果一定要用一个词来诠释,那么每个艺术家都是他自己,即oneself。这个答案得到了其余四位艺术家的高度认同。而这场短暂的采访也顺利结束了。
记者采访
这就是当代艺术的特点:个体化、心灵化、注重观众的体验。艺术是一,是艺术家整个生命力的外化。面对这个细分领域的时代,唯有艺术能够将人们的生命重新凝聚成一个整体,全方位激活人们身体的整体感知,让人的心灵从尘封中获得自由,这或许就是Gingle所说的“艺术对心灵的救赎”。一直以来人们总试图切割当下与过去,而当代艺术让分裂的存在重新聚合成一个整体。一切我们所经验的过去构成了我们当下的一部分,而这个整一的观念或许就是当代艺术史重新开始书写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