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先生和他的孩子们

发布时间: 2017-10-16 10:44 
分享到:

今天,优画君要为大家推荐熊之纯老师的一幅水墨作品——《父爱》,这是一幅非常有趣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

父爱


公鸡先生和母鸡太太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一群活泼的孩子。


一天,母鸡太太回娘家去看望自己的母亲了。留下公鸡先生和三只调皮的小鸡。


小鸡们对爸爸说:“爸爸,爸爸,我们要自己去捉虫子。”


公鸡爸爸说:“好呀,孩子们,不要走得太远,一定要小心。爸爸等着你们回家哦!”


于是,三只小鸡兴冲冲地奔跑出家门。公鸡爸爸早期打鸣虽然很累,但他一刻也没有歇着,他守望在家门口的篱笆下面,眼睛紧紧地盯着小鸡们蹦蹦跳跳的身影。等到小鸡们的身影消失在篱笆外面,他便远远地跟着自己的孩子们,眼睛紧紧地盯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三只小鸡找呀,找呀,从清早找到下午,他们翻遍了每一寸草地,结果一条虫子也没有找到。


小鸡们失望极了,沮丧地决定回家。


公鸡爸爸连忙趁着孩子们回家之前赶回家里,为的是不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踪迹。


小鸡们回到家里,看见了爸爸。忍不住又哭又闹。


公鸡爸爸笑呵呵地眯起了眼睛,他鼓励孩子们说:“我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知道么?天气冷了,虫子都钻到厚厚的泥土里睡大觉啦。明天,你们再出门去找。记得一定要在家门口的草地里认真地寻找哦,用你们尖尖的嘴伸进泥土里,一定能找到虫子。”


孩子们半信半疑地答应了,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这天晚上,公鸡爸爸一夜未眠。他亲自去家附近找呀,找呀,找来了好多虫子,然后在清晨打完鸣之后,把虫子们散乱地埋在家门口的草地下面。


等大功告成,他便回到鸡窝里,对刚刚起床的孩子们说:“孩子们,天亮啦,赶快行动起来吧!”


小鸡们在公鸡爸爸的鼓励下来到院子里,用它们尖尖的嘴戳进泥土里,果然,它们陆陆续续在草地下面发现了好几条又肥又美的虫子!


小鸡们蹦蹦跳跳地把虫子叼回家,公鸡爸爸虽然忙了一夜相当疲惫,但他依然假装很有精神,鼓励小鸡们说:“孩子们,爸爸说得没错吧!相信自己,你们能行的!”


这个故事讲了伟大的父爱。和母亲的慈爱与呵护相比,父亲的爱更加静默无声,但父亲能给孩子源源不断的精神支持、力量和信念。这个故事中的公鸡爸爸,用他幕后英雄的行动疼爱着自己的孩子们。在孩子们失败的时候,他没有责备,也没有急躁。他乐观地鼓励孩子,积极地引导孩子,并通过自己的努力默默地支持孩子。最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寻找和发现体验到了成功的“滋味”。孩子们虽然不是真正的成功,但相信公鸡爸爸的努力一定会给他们带来信心,鼓励他们今后凭借自己的力量取得真正的胜利。


熊之纯老师通过这幅水墨小画讲述了这样一个生动而富有深刻寓意的童话故事。在画面上,我们看到一只炯炯有神的大公鸡和三只毛绒绒的小鸡。这就是公鸡先生和他的孩子们。公鸡先生顶着鲜艳的鸡冠,体格非常强壮。然而,和传统意义上雄赳赳气昂昂、傲视群雄的公鸡不同,我们的公鸡先生的眼睛里流露出慈爱的光芒。他温柔地望着自己的孩子们,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父爱。孩子们正在草地里认真地寻找虫子。熊之纯老师将传统水墨写意画的绘画技法与童话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这幅雅俗共赏的作品。这幅妙趣横生的作品为我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父爱。画中的小鸡寥寥数笔便被传神地描绘了出来。艺术家精湛的技艺和天真的情趣由此可见一斑。


艺术家简介

之纯,1950年生于北京。学习工作于上海。熊之纯自幼受到家庭的浓厚的艺术熏陶,幼时开始习画,其间得到母亲齐良芷(齐白石小女,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主席。)、及舅舅齐良末(齐白石幼子)的艺术指点与家法传授。外公是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熊之纯是这个艺术家庭的第三代画家。之纯的艺术风格体现在用简洁的笔法来表述他所喜爱的绘画物象的灵性与情感,在绘画的生涯中一直研习着新的风格与主题,近年来他专注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探索。而今,熊之纯老师定居北欧芬兰赫尔辛基,在保持创作的同时,亦致力于艺术教学--愿将自己对中国绘画艺术的认知传授给新一代的画家。


参展经历

2017年3月,《中国水墨遇上日本百彩墨》,香港,香港文化中心展览馆。

2016年11月,《齐派墨道--白石后人熊之纯先生“金秋水墨”展》,上海,上海田子坊艺术中心。

2015年10月,《熊之纯水墨作品展》,香港,一画廊。

2015年7月,《齐派传人熊之纯先生中国绘画交流纪念展》,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

2014年10月,受雅昌网邀请参加“美丽鹭岛-厦门艺术周展览”,厦门,厦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2014年9月,《齐派墨道-白石后人之纯先生水墨画展》,上海,上海中国画院。

2014年8月,上海图书馆“齐派墨道-白石后人谈水墨”公益讲座,上海,中国上海图书馆。

登录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