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画图鉴丨世间种种,抵不过拈花一笑
佛,是“觉者”
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
祂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
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
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
得到究竟解脱……
泓音泛舟 颉鹏 水墨 137*95cm 2018
法华文句一曰:
“西竺言佛陀,此言觉者、知者,
对迷名知,对愚名觉。”
正如季羡林所说
“不知道”的对立面,就是“知道”
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
空悟 王梁益 雕塑 64.5*28cm 2013
灵鹫山上,祥云浮瑞,清风涤尘
大梵天王请释迦摩尼说法
期间,佛祖拈起一朵金婆罗花,
意态安详,不发一语。
众人不解,面面相觑
唯摩诃迦叶轻垂眉睫,微微一笑。
佛祖当即宣布: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
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
语毕,将金缕纱衣和钵盂传于迦叶,
迦叶成“西天第一代祖师”。
拈花微笑传心印 陈向东 水墨 88*87cm 2013
这一笑,包含着万千禅意
其中,既有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
也是与佛祖心意相通、心心相印的表现
这是禅宗的起源,更是生命的奥义
《Awareness for Chan 禅悟》陈向东
油画 50*60cm 2006
佛教自两汉时期经西域传至中国内地
并吸收了中国传统哲学、伦理和宗教观念
无数的文人雅客被佛教吸引
无数的丹青墨宝中,有佛教的痕迹
文殊菩萨 方卫国 水墨 65*125cm 2013
苏轼一生与宰相无缘
却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喜佛书,爱佛道,常焚香静坐
他号东坡居士
诗词中渗染着浓浓的佛禅趣味
“过眼荣枯电与风,久长那得似花红。
上人宴坐观空阁,观色观空色即空。”
佛陀 赵露 水墨 70*70cm 2015
写了“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李叔同
在1918年皈依佛门,法号演音,字弘一
1925年初秋,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
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问:
“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弘一大师答:“咸有咸的味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
“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
“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心中莲 林清源 水墨 50*50cm 2016
六祖慧能当初向五祖求法
五祖让所有弟子各做一偈
神秀为此所作的偈是: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五祖看后,说:“汝作此偈,未见本性。”
而慧能所作的偈语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首偈语就就跳出了执实的窠臼
识本心,见本性
小楷心经 陈文雯 书法 38*38cm 2017
《心经》全文不过260个字
字字珠玑,道出了世间真理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
——《心经》节选
金光水罗宝胜图 释大禅 水墨 89*96cm 2013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慧开禅师《颂平常心是道》
春花秋月,气象万千
不论世事如何变幻
只求心绪宁静,从容豁达
佛 何汶玦 版画 60*37.5cm 2013
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
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
焰网庄严,过于日月,幽冥众生,悉蒙开晓,
随意所趣,作诸事业。
——《药师经》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苦乐自当,无有代者。
善恶变化,追逐所生,
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
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无量寿经》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坛经》
佛 瞿子竣 水墨 100*180cm 2016
本文所有配图均为艺术家原创作品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