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三杰 之 “东方马蒂斯”

发布时间: 2018-10-30 11:20 
分享到:

大正前期属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前所未有的盛世时期,西洋画此时也在日本进入了多元化的鼎盛时期。


丁衍庸


日本也迎来了诸多怀揣着梦想的中国留学生,丁衍庸就是其中之一。



丁衍庸,被称作“东方马蒂斯”,1902年出生于广东茂名(今高州市),原名衍镛,字叔旦、纪伯,号牛君。


1949年移居香港后改名为“丁鸿”,取鸿雁南来的意思。



丁衍庸自幼喜爱书画,上中学后,16岁的丁衍庸正式开始学画画。



1920年,丁衍庸的族叔丁颖(中国水稻学之父,中国农业科学院首任院长)从日本留学回国,见到丁衍庸颇有画画天赋,便鼓励他说,


你不能局限于本土的学习,要放大视野,到日本留学攻读美术吧。”



在族叔丁颖的鼓励下,1920年9月,刚刚成年的丁衍庸便怀揣着少年的幻想与野心,只身赴日学习美术。

 


此时的日本,除学院派及印象主义外,后印象主义、野兽派及立体主义等也大为流行。


在这里,学生们有机会一睹西方油画大师的真迹。

 




丁衍庸被野兽派马蒂斯等人的画作所吸引,开始追随设色大胆、线条流畅、自由奔放的画风。



丁衍庸学习马蒂斯的风格,同时兼有自己的创意,成绩斐然,得当时东京美术学校校长黑田清辉的赞赏。


丁衍庸年仅弱冠,作品就已入选日本中央美术展,可谓一鸣惊人。

 


五年的日本学画生涯,给丁衍庸的艺术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25年,他回到中国,在上海立达学院任西画教授,活跃于上海艺坛。1928年,丁衍庸回到广州,在广州市省立美术学校教授西洋画。



从1925年到1949年,丁衍庸一直试图革新艺术教育,被誉为“中国最前进的青年画家”。



他在自述中这样讲述自己的教育经验:“我在学校的教室里,教他们做正确的描写,同时又非常厌恶他们描写得跟标本一样的手法,一点没有艺术的意味。



和许多艺术家一样,丁衍庸从不在意别人怎么看,而是一心钻研艺术的魅力。他将传统笔墨、传统文人画造型现代西方绘画的某些观念糅合起来,美术界也称他为“东方马蒂斯”,与画家林风眠、关良并称“广东三杰”。



他的艺术人生始于西画,终于中国书画和篆刻。


前半生为油画的传播、发展和本土化融合做出了重要贡献,后半生耕耘于香港画坛,致力于传统水墨的现代化发展和突破。

 


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前主任高美庆曾以「一源三脉」概括丁衍庸的艺术脉络。



所谓「三脉」,乃指丁公对于油画、水墨、篆刻之钻研,三者各具渊源,待臻圆熟之后,又彼此渗透影响,最终合而为一,形成艺术家的独有本色。油画乃丁公毕生创作之起点,其始于20年代艺术家负笈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及至晚年而臻盛境,正如高美庆认为:「60年代至70年代初是丁衍庸的油画发展的高峰期,此时期的作品雄辩地说明他已架起了跨越中西艺术的桥梁,令两者共通的艺术精神得以体现,更以强烈的个性和独特的人生练历,融和民族和文化的深层差异,为中国油画缔造新风。」



丁衍庸从中国高古文化中返本溯源,在艺术遗珍中汲取艺术养分,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进行融会贯通,他将于水墨创作中积累的个人心得,和在金石篆刻领域展露的过人才华,渗透至早年留日时积累的殷实西画技法,及对西方野兽派奔放、醇厚色彩的偏爱之中,使其油画在大胆豪放、不拘成法的既有特色之中,突现出中国上古艺术特有的古朴刚健之风,实属难得!



END

图片转载自网络


登录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