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对猫的痴迷都到了啥程度?

发布时间: 2017-09-06 10:04 
分享到:

文转载自公众微信订阅号:EYEONHISTORY

宋•佚名《狸奴图》


文|梁志宾

摘编自《风雅宋:宋朝生活图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


我老苦寂寥,谁与娱晨暮?

狸奴共茵席,鹿麑随杖屦。

岁薄食无余,恨使鸟雀去。

安得粟满囷,作粥馈行路!

——陆游《冬日斋中即事》


夜宫狸影


猫是月光下的神秘独行者,当它们在重门锁闭、帘幕拂垂的皇宫永巷中潜行时,更增添了宫闱的神秘性。宋朝民间将猫称为“天子妃”,它源起于一段悲伤的唐宫往事。


唐高宗李治宠妃萧淑妃受武则天迫害,被打入冷宫,削为庶人。被囚之初,萧良娣发下毒咒说:“愿阿武(则天)为鼠,吾作猫儿,生生扼其喉!”


武则天既惊且怒,便在宫中立了一道禁猫令,以防“天子妃”萧良娣复仇。萧淑妃的话能令武则天如此恐惧,原因说来也巧,因为武则天生肖属鼠。


猫儿亦与大宋的凤冠与皇位的归属有联系。它们在宋朝有数个别称,以“狸猫”和“狸奴”最为常用。


宋孝宗赵昚被立为太子,还真托了一只狸奴的福。绍兴二年(1132年),尚无子嗣的赵构年岁渐高,为了延续大宋国祚,便诏令官员在宗室中征选十名七岁以下的童子,作为太子的备选。这十人入宫后,从中又选出了二人。


这两个宗子一胖一瘦,赵构较中意较胖的那个,就赐给瘦子300两银子,遣他回家。瘦子还未走出殿门,赵构却唤他回来,因为他又动摇了。


赵构让他们叉手并立,倏然间,一只猫从他们跟前晃过。胖子飞起一脚,将这捣乱的猫踢将开去。这一脚也踢碎了胖子的太子梦。赵构板着脸说:“猫儿偶然经过,有必要踹它一脚吗?你为人如此轻率,安能执掌国玺?”于是,胖子被送走,瘦子留宫。这位不踢猫的孩子就是后来的孝宗皇帝赵昚。


南宋皇室盛行养猫,胖子的暴行在任何时候均会遭谴。但反之,臣下若和皇帝谈到宫里的御猫,纵是犯忌,皇帝亦多会宽谅他们。


宋理宗在祭祀时,问随侍的大臣徐清叟:“猫儿捕鼠,你怎么看?”徐清叟根据猫的习性,说:“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因为老鼠落到猫爪中时,猫会先留着老鼠,玩上几回再吃。猫食鼠时撕咬的动作较残暴。


话音才落,徐清叟就知自己失言,因为宋理宗生肖正属鼠。但爱猫的皇帝却毫不在意。宫廷的侍臣和宦官为求得到君王的重用,争相搜求各地名猫,进献御前。


华府猫迹


猫在皇宫过得阔气,在贵族的华府中,它们过得也不赖。依功能,宋代的猫可分为“捕鼠之猫”与“不捕之猫”。不难揣知,平民养的猫多是捕鼠之猫,在普通人的认知中,捕鼠必然是猫的天职。但随着国人生活的日益富足,只供赏玩的不捕之猫也日益增多。饲养者多是社会的上层精英。


南宋桐江有一富翁,家养二猫,宠爱甚深。它们坐卧不离身,日间在富翁怀抱中接受爱抚,夜间随他入寝。富翁出外时,就托付奴婢好生伺候它们。


有一天,一老鼠跳进瓮中偷吃粮食,奴婢急告主人。主人想他的猫儿终有用武之地了,乐呵呵地抱着一只猫投进瓮中。老鼠吓得上蹿下跳,叫声惨绝。那猫却不敢攻击它,而被老鼠吓得从瓮底一跃而出。富翁笑笑,将另一只猫也放入瓮中。


宋•佚名《狸奴婴戏图》,又名《端午婴戏图》


岂料它也从瓮中逃出,庭中恰好有一只小鸡,落进鸡爪的小猫竟被活活啄死!这真不啻“虎落平阳被犬欺”的猫版!


在南宋的官僚贵人府中,流行养一种黄白相间的宠物猫“狮子猫”。《梦粱录•兽之品》说:“(狮子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


南宋临安城百业旺盛,养猫人还能在一些商铺里购得供狮子猫食用的猫粮和猫窝。顾客们的爱宠更能在铺中享受到诸如剪毛美容等服务。专售猫食的商铺在北宋时已初见端倪。


秦桧那个受封“崇国夫人”、小名“童夫人”的孙女丢过一只狮子猫。相府走丢狮猫与杭州市民有何相干呢?但对养尊处优的秦府大小姐来讲,这可是天大的事。


秦府责令临安府必须在限期之内寻回“宝猫”。期满,临安府的官吏仍未破案。为使秦小姐消气,他们就将临近秦府的居民一一拘来问审,并拟让一名武官充当替罪羊。


那名无辜的武官很惶恐,他整日漫行,四处搜寻。凡见狮猫,他都悉数捕来,但童夫人却说这不是她家的那只猫。武官贿赂了秦府一名老卫兵,得知了那狮猫的特征和长相,然后便在杭州城的各处酒楼茶肆张贴上百张带图的寻猫启事,以求线索。


临安知府心生恻隐,央求秦府的一个受宠小人,替活受罪的人们向秦小姐求情。经连番恳求,童夫人才不再深究此事,了却这桩“狮猫案”。


宋•佚名《富贵花猫图》


宋人爱猫成习,“涉猫”的犯罪活动,虽让人生厌,但也无可避免地产生了。杭州城房舍低矮,地气潮湿,小猫性本贪玩,就常到室外嬉耍,趁便晒下日光浴。


偷猫贼亦游荡于街巷中。他们偷到小猫后,为了不让它们嚎叫,常把它们浸入水中。猫是有洁癖的动物,皮毛一打湿,它们便会不停舔着身上的水分,直到舔净为止。但到了那时,它们离家已经极远。


被盗走的猫,多半会被转卖给餐馆。据岳飞孙子岳珂所著的《桯史》载,杭州有一家名为“鬻野味”的食店,以价廉物美的猫肉和狗肉为卖点,吸引了成堆的顾客。


诗人与猫


宋代诗人多爱猫。黄庭坚饲养的家猫寿终后,没有天敌的老鼠就成了夜里的恶魔。它们整夜竞奔,翻盘弄碗,扰得黄庭坚睡难安眠。正巧黄庭坚听说某名官员的母猫待产,就买了几斤鱼,以猫鱼为手礼,请主人分赠一只猫。


黄庭坚的朋友周文送过一只猫给他。黄庭坚作了一首《谢周文只送猫儿》一诗答谢他的惠赠,兼赞周家猫的雄风:


养得狸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免鱼餐薄,四壁常令鼠空空。


周家猫战功昭著,杀鼠如麻,颇有西汉细柳营大将周亚夫的风范。它还很“仁义”,并不计较吃住,亦不嫌主人家贫。每顿饭虽只有鱼可吃,也无所谓,因为它还有老鼠可吃,黄庭坚因而家无一鼠。


林逋是北宋杭州隐士,他不娶不仕,结庐西湖孤山下,畜养白鹤,植梅自娱,人谓之“梅妻鹤子”。林逋在《猫儿诗》中,以诙谐的口吻安慰他的猫儿:


纤钩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南宋宫廷画师李迪只在画里画了一只通体金色、胸有银毛的“金床银背”猫。这只金床银背毛发柔顺、杂而不乱、层次分明,很符合古人“胸有旋毛,猫命不长”的相猫观念,也反映了宋人深盼猫儿福寿双全的愿想。


宋•佚名《冬日婴戏图》


林逋钓到的溪鱼都成了小猫的食粮。小猫吃饱后,时常睡进卧花之梦中。林逋在末句劝道:“我家实在太穷了,连老鼠也不来光顾。你可别因为无所事事而抛下我和我的草庐。”人说猫势利,不如狗之忠义。此话的对错尚且不论,至少,林逋认为老鼠比小猫还要势利。


猫之于宋代文人,不唯是老鼠的克星,亦是文化的守护者。苏轼的友人蔡天启,也曾向人乞猫。他不是心疼自家的厨房遭到老鼠的糟蹋,因为他自己都吃不饱,鼠辈们还能吃到残羹剩菜吗?他唯怕老鼠“饿急败坏”,会转去啃咬他最宝贵的藏书。


猫的妙处并不止于“捕鼠”和“护书”,还在于“报时”。古人还能通过猫瞳孔的形状变化来判断时辰。沈括《梦溪笔谈》有一则“猫眼定时”的故事。


欧阳修藏有一幅古画《牡丹丛》。画中的花丛下趴着一只猫,欧阳修弄不懂画家画猫的用意。他的姻亲吴育观画后说:“这是一株中午时的牡丹花。依据在哪呢?你看罢,它花瓣半蔫,花色黯淡,显然是缺乏朝气的日午牡丹。你再看看花下之猫,它的瞳孔细如丝线,只有正午时的猫才会这样。”


吴育又补充说:“猫眼在晨时与暮时都是圆的,它随着太阳的升高而渐变狭长,到日头最高的中午,便眯成一条线。”


乞猫是中华的古老民俗,今日的广东局部地区仍有此俗。人们想要得到一只猫,例须用鱼、盐等食物向猫主人交换,而不是花钱购买。


乞猫通常只限于亲友邻里之间,要猫的人要以“聘”的名义求猫,而在东南地区,最典型的聘礼是“盐”,盖因“盐”与吴音的“缘”字谐音。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其中即有多首爱猫诗。他多次以盐为“聘礼”,迎请小猫。陆游家有名可考的家猫有两只,诗人根据它们的体貌,将它们取名“雪儿”和“粉鼻”。


晚年的陆游遭罢官,成了一名自耕农,光景亦时好时坏。他自己受苦不要紧,却不愿让狸奴随他吃苦。陆游在《赠猫》诗中,向狸奴传达了他的歉意:


裹盐迎得小狸奴,尽护山房万卷书。惭愧家贫策勋薄,寒无毡坐食无鱼。


大意是:你是我书房的守卫者,无奈我家里太穷,无力富养你,供你坐的毛毡,供你享用的鲜鱼,我统统欠奉。但猫性不比沟壑难填的人性,人类若能匀给它们一口剩菜,即便没有鱼,猫也会知足。


猫是陆游的老友,它们相从陆游踏遍南宋的残山剩水,陪着陆游一直到老。


今日推荐


猫系列新作


看到古人竟然这么痴迷于猫,并且心甘情愿地当起了猫奴,优画君真是羡慕嫉妒恨呐。如果我也是一只猫,那该有多好!在今天的正文中,我们看到了许多和猫有关的插图,它们大都是宋人所绘。而接下来让我们回到当代,来欣赏一下当代日本百彩墨艺术大师百田女士创作的猫吧。我们知道在日本,猫是格外受到欢迎的一种小动物。它们也是百田女士作品当中重要的主角。百田女士的《猫系列》新作,秉承了她一贯的女性化的创作风格。在这幅《猫系列》新作当中,我们看到一只猫俏皮地趴在一个女人的肩头。猫儿身体柔韧,线条流畅。她流线型的身体和女人的波浪般的秀发融为一体。百田女士用精湛而优雅的线条赋予猫和女人的艺术形象以张力,这些线条颜色深浅变化丰富细腻,表现出斑斓生动的光影效果。图画中的女主角和猫儿神态都很慵懒放松,它们相依相偎的样子安静而又美好。


艺术家简介

百田(Madoka Momota)女士,1958年出生于福冈,1981年毕业于福冈教育大学美术系。日本百彩墨绘画大师、日本知名艺术家。曾为享誉世界的日本古典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绘制插画;该书作为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它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相当于我们中国人家喻户晓的《红楼梦》。Madoka女士的创作生涯长达25年,作品被日本各大画廊收藏。此外,她还是一名才华横溢的作家,先后于1995至2007年出版了《在出生的时候遗忘》《美味主妇》《结婚典礼》等6部书籍作品。


参展经历


1988年 筑地电通总公司画廊

1989年 北千住画廊

1990年 北千住画廊

1991年 青山画廊

2002年 东京大丸画廊

2003年 梅田大丸画廊

2009年 目黑画廊

2014年 福冈画廊  

2014年 上野森美术馆

2015年 福冈“新感觉展”理事长赏

2016年 田子坊艺术中心

2016年 M50艺术园区邑画廊

2017年 香港文化艺术中心展览馆

登录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