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江南古镇,寻一个25℃的夏
江南,自古以来,无论是身居高位的皇帝,
或是云游四方的诗人,
似乎对江南的热爱从未减退。
春有: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夏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秋有:枫落河梁野水秋。淡烟衰草接郊丘。
冬有: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绿水、红花、白墙、灰瓦
百转千回的柔情和述不尽亘古情怀
勾起的是梦中那份对江南古镇的恋念
这个七月
去江南古镇,寻一个25℃的夏!
恰逢上夏季突如其来的一场雨,或淡定的接受这场馈赠,赏雨中的乌镇,或是泡一盏清茶,烟雨江南,如梦如幻。
乌镇是一个梦,一个关于江南水乡,关于古镇情怀的梦,她没有极尽的奢华,没有浓郁的色彩,却足以让人魂牵梦绕。
那一座座桥,一块块青石板,一片片瓦,和千百年来来往往的人,见证着这里的荣辱兴衰。
“小桥、流水、人家”共同构造了一幅美妙的水乡风景画,在这听一首昆曲,尝一回阿婆茶更是别有韵味。
湖水潺缓,虽没有河流的湍急、大海的善变,却有它独特的味道。
偶尔湖上划来一支橹船,摇橹人有力的臂膀、橹船发出的节奏分明的吱吱声与湖水交织成一曲动静互融的恋曲。
因水成园,家家连水,户户通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该拥有着怎样的一种惬意呢?
青石板上映射着斑驳的阳光,行走其间,恍惚间如穿越百年。
夕阳而至,同里像是一个害羞的“小姑娘”,红了双扉,变得娴静而安逸。
卵石及花岗石铺成的街道,深巷两旁为黛瓦白墙、木门木窗,抛去了城市中所有的一切,静静的踱步。
摇曳的船和接连相通的桥,房前屋后,碧水相接,温柔的故乡带着平凡的烟火气。
我能想到的夏天最舒适的模样,水道内碧波荡漾,小桥上人来人往,而我一把摇椅,细数时光。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一条温暖或清冷的小巷,有摇着尾巴的狗,有越过房檐的猫,有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淡,也有不期而遇的美好。
在西塘,只闻花香,不谈悲喜,喝茶读书,不争朝夕。阳光暖一点,再暖一点,日子慢一些,再慢一些。
目之所及,都倾泻着江南水乡数不尽的温柔,如果可以,我愿迷失在西塘的小巷里。
南浔寻梦,有的是相当怀旧的麦芽糖,斑驳的石板路,蜿蜒的小河道。
原生居民的生活状态始终未改,河中的浣洗,河边的早茶,都是现代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蜿蜒曲折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两岸是历经风浪的斑驳和缓缓道来的故事。
去江南,寻一个25℃的夏。
让小镇的摇椅,摇回童年蝉鸣的盛夏。
今日推荐
熊之纯 江南
熊之纯老师画里的江南是诗意盎然的。那淡淡的、褪去了饱和度的颜色,给人以视觉上的清新感。那是一个如火的夏天,江南却依然清新水润而不浮躁。知了在浓密的树荫里唱着动听的歌,我们站在树荫下,看见了远处的小河。那河上荡漾的涟漪,在夏日的清风里微醺。清凉的河水消解了暑热,飘散着芦苇花的香味。河畔的小屋错落有致,洁白的墙和青色的瓦相映成趣,小屋的造型恬美、古朴而又可爱。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小山峦,和掩映在树影里的村落。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滋润着江南的沃土,让这片美丽的土地更加灵动而又朗润。这幅江南夏色图对于烈日炎炎里的都市人来说简直是一种从身到心的洗礼,熊之纯老师用恰到好处的清淡颜色描绘出他魂牵梦萦的水乡江南,一个氤氲着水雾而格外灵秀的江南,一个如诗如画、充满生命活力的江南。这江南的图景说不出是谁家村落,哪处水乡,却又无处不在地渗透到我们的记忆里,唤起我们对江南的热爱和向往。这就是熊之纯老师笔下经典的江南印象。在这里没有酷暑和炎热,有的只是清凉、舒适和内心的宁静。
艺术家简介
熊之纯,1950年生于北京。学习工作于上海。熊之纯自幼受到家庭的浓厚的艺术熏陶,幼时开始习画,其间得到母亲齐良芷(齐白石小女,中国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主席。)、及舅舅齐良末(齐白石幼子)的艺术指点与家法传授。外公是著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熊之纯是这个艺术家庭的第三代画家。之纯的艺术风格体现在用简洁的笔法来表述他所喜爱的绘画物象的灵性与情感,在绘画的生涯中一直研习着新的风格与主题,近年来他专注于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探索。而今,熊之纯老师定居北欧芬兰赫尔辛基,在保持创作的同时,亦致力于艺术教学--愿将自己对中国绘画艺术的认知传授给新一代的画家。
参展经历
2017年3月,《中国水墨遇上日本百彩墨》,香港,香港文化中心展览馆。
2016年11月,《齐派墨道--白石后人熊之纯先生“金秋水墨”展》,上海,上海田子坊艺术中心。
2015年10月,《熊之纯水墨作品展》,香港,一画廊。
2015年7月,《齐派传人熊之纯先生中国绘画交流纪念展》,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美术馆。
2014年10月,受雅昌网邀请参加“美丽鹭岛-厦门艺术周展览”,厦门,厦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2014年9月,《齐派墨道-白石后人之纯先生水墨画展》,上海,上海中国画院。
2014年8月,上海图书馆“齐派墨道-白石后人谈水墨”公益讲座,上海,中国上海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