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关于色彩的秘密

发布时间: 2016-07-06 00:00 
分享到:

牛顿说:“色彩是不同波长的光。”

莫罗却说:绘画的色彩必须依靠思索、想像和梦幻才能获得。

……


天,让我们来说说西方美术史上的画家们是如何运用色彩的。你或许会质疑我谈论这个话题的资格,因为我并非美术专业出身。然而我相信每个人都有权利站在自己当前欣赏水平的阶梯上,去艺术史浩瀚的王国里冒险,去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今天我想谈的正是我个人的一些观察和发现。希望对艺术感兴趣的你和我一起思考这些问题,如果你有更为专业的见解,我也十分欢迎你来纠正我。只要你提出了,你将受到尊重和欢迎。


古埃及壁画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色彩始终有着不同的看法。从非常古老的年代开始,一部分人就赋予了色彩以不同的含义。从北美古印第安人遗迹中发现的壁画、西班牙洞窟中残留的壁画以及日本古坟文明遗留下来的装饰品等等人类珍贵的历史文明遗迹中,我们都能发现同样的规律:人们赋予不同的色彩以不同的含义并根据这些含义来使用色彩。


西班牙洞窟中的史前壁画


而在古埃及的历史文明遗迹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共有八种颜色的调色板。据说当时的人们将不同的颜色组合起来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基于一定的色彩理论。


上面两个自然段中阐述的,实际上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使用颜色的方法。一种将色彩看作象征化的神秘符号来被选择和使用,其目的是传达某种意义。而另一种则是将色彩看作具有一定功能的元素搭配起来使用,其目的是显现一定的效果。这两种使用色彩的方式在人类的基因中得到传承和保留,它们分别导向了迥然不同的风格与结果。


用色彩传达意义

拜占庭艺术绘画


在具有浓郁象征色彩的西方基督教的信仰中,光与色向来都被作为传达万物创造者——上帝旨意的化身,因而被信徒们夸大到一种无与伦比的精神境界。在《圣经》中,上帝与人类之间的诸多关系,都是以光的形式体现的。例如,“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创世纪》1—3);“一个名叫约翰的人是从上帝那里差来的,这个人来是为光作证的。因为他让所有的人相信,光是真理。其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们。”(《马太福音》1·6—9)。人所皆知,光是捕捉不到的。例如人们能够捧住水、触到树、拿起物,却捕不住光。因光只能被感受,为此把光比喻为无所不在的上帝,堪称意味深长。另外,《圣经》中描述的上帝居住的天堂是闪耀着各种宝石的奇异光辉,并且是流溢着紫、蓝、绿、黄、红、橙的缤纷色彩世界。这对于尘世间的凡夫俗子来说,的确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极富诱惑力的理想归宿。


自拜占庭伊始,包含着浓郁象征意味的基督教就常常通过一些寓意着特定含义的颜色向信徒们提出各种训诫。比如,在教堂彩画玻璃窗的色彩应用上,许多颜色也拥有了各自的宗教意义,而非任意使用。一般情况下,黄色象征着神明与天国,红色代表着仁爱与殉教,白色意味着纯洁与超脱,蓝色暗示着信念与神圣,绿色标志着永恒与希望,紫色体现着高贵与权力,黑色表示着悲怆与地狱。


中世纪绘画


而在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油画当中同样保留着将寓意赋予某种色彩或某些色彩的传统。比如,中世纪的宗教题材的油画里,与上帝相关的神圣的人物的服饰通常是红色的。这里对红色的运用就是遵循显现意义的原则,通过它来传达神圣、庄严、仁爱的象征意义。

中世纪绘画(局部)


用色彩显现效果


文艺复兴时期,莱昂纳多· · 芬奇在他的著作中系统地阐述了色彩的调和以及补色效果等色彩具有的不可思议的功能。他的色彩理论与他的艺术创作实践是紧密结合的,其原则和宗旨就是为了逼真地显现出人眼所辨识出的外在世界的原貌。据资料记载,达· 芬奇在绘画《蒙娜丽莎》的时候,使用了昂贵的青金石粉末来调配用来表现天空的颜色,为的就是模拟晴朗的日子里,人们肉眼看到的远处起伏山峦上方的天空所显现出来的闪闪发光的蓝色。通过青金石粉末的使用,他绝佳地呈现出了他想要达到的视觉效果。

研究人员用科学技术还原出的《蒙娜丽莎》


这就是古典主义时期的画家们使用色彩的基本原理:他们试图将色彩的使用构建成一门科学,来逼真地描绘被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的原貌。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然而,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越来越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他们逐渐发现,色彩有一种奇妙的属性,可以渲染气氛、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也就是说,使用不同的色彩,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觉。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野兽派创始人马蒂斯说:“色彩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而事实上,从印象派开始,古典主义时期传统的色彩使用原理就遭到了颠覆。


印象派绘画


法国当代艺术家让 ·米歇尔 · 斯达尼斯拉斯 · 卡柯尼斯奇说:“自20世纪初以来,我一直深深为印象派绘画所吸引。一些法国知名画家如莫奈、梵高、雷诺阿,他们绘画所使用的色彩在当时几乎是革命性的,完全打破了传统艺术界的概念。他们提供了一种对生活、对自然全新的视角和看法。色彩主宰了绘画本身,艺术家们只是通过较抽象的绘画来专注体现色彩的视觉效果,如一个抽象的却比实际景色更动感、更多彩的视野。尽管我自己深受印象派绘画的影响,我的作品依然属于表现主义画派。因为表现主义更追求表现画作主题的力量和特点。不管是一幅作品还是一个人物,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表达主题的力量、情感、个性、欢喜及忧伤。一个画家并不应只是呈现某个具体的瞬间,而是应当为这个瞬间注入感情和活力,用画作讲述主题背后的故事。我想要“活生生的”绘画,用富有动感和明暗对比的色彩来产生极具表现力的绘画效果。” 


印象派绘画


如果说古典主义式的色彩使用原理的理论基础是牛顿对于色彩的系统性的研究。那么歌德对于牛顿色彩学的彻底否定则构成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色彩观。牛顿认为,色彩是不同波长的光。这一研究成果至今被科学界认可。但启蒙时期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却有着世人鲜少知道的重要研究成果,他通过研究彻底否定了牛顿的色彩学。富有艺术气质的歌德通过研究发现,色彩本身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感性印象,且这种印象是相对一致的。比如红色给人以热烈奔放而欢快的感觉,如果让100个人来体验,他们获得的体验将会相对接近:大多数人看到红色,的的确确会得出这样的感受。这个全新的视角赋予色彩新生的可能。既然色彩能够传达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而且这种感受可以在人群中引起共鸣,那么我们为什么不通过色彩来表达一个富有情感和情绪的活的世界呢?


野兽派绘画


就这样,印象派的艺术家们打破了传统的用色原理,它们充分发掘色彩本身的表现力和潜质,激发出色彩的活力,用色彩来营造富有表现力的场景。色彩不再是逼真描绘外在可见世界的工具,追求色彩本身激活人类感官的视觉效果成为全新的目标。说到这里,你就不难理解马蒂斯的色彩学诞生的时代背景了。


抽象画


马蒂斯说:“我想用色块进行创作,我要像作曲家组合和声那样来组合那些平涂的色块。”在他的画作中,色彩不仅能激活人类的感官,带给人感性的印象,甚至还可以营造出音乐性。这是一种神奇的通感效果,通过色彩的组合可以传递给人以仿佛聆听到音乐的旋律的感受。


当代抽象画


时光飞逝,艺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前人艺术家们在色彩方面的探索启迪了后代艺术家们的智慧。抽象派艺术诞生之后,人类对色彩的使用方式更加多样化。色彩成为抽象派艺术家的手段,来描绘自己主观世界的样貌。他们用色彩及色彩的组合来呈现自己内在世界的真实状态,与此同时他们也可以用色彩和线条的组合来表达某种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宇宙的秩序和神秘的哲学……总而言之,他们对色彩奥秘的全新探索开启了人类艺术史的全新篇章。

 

登录
自动登录 忘记密码? 还不是会员?手机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