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乌托邦 | 可见的,不可见的吴霞靓
见之未见——吴霞靓油画作品展
展览时间:2016年6月18日至7月18日
展览地点:苏州易高艺术中心(通园路80号易高产业园内)
开幕式时间:2016年6月18日下午4点
媒体支持:雅昌、《中国收藏》杂志、优画网、艺库网、空艺术、51空中艺术馆、苏州艺术志、收藏阁、香山公社、尚艺术、见方艺术等。
你是否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过这个世界
如果你已经这么做了
却少了一个知己好友细说一二
那么,一起走进吴霞靓的世界吧
看看这个你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在香山里吴霞靓与我是邻居,大伙都戏称她的工作室为“红楼”,那是因为其作品中的“美人鱼”,以及平时的穿着,工作室里的摆设,都偏好于红色。
红,为寻觅之眼而生!
《放大镜之五—看世界》
100X100CM布面油画 2015年6月
其“放大镜”系列,在试着以一种可言的、可见的彰显那些不可言的、不可见的。吴霞靓把你的目光集中于她的“放大镜”之上。“放大镜”定格凝注的是“行为的结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手……她在试图,以它掩藏住那隐蔽了的部分,图像中的“真实”被放大有如运动着阳光下的波光,闪烁着透过事物不确定的边界轮廓。
《坏小孩——祝福你》
100X100CM布面油画 2016年5月
《坏小孩之“就是你”》
100X100CM布面油画 2016年4月
《坏小孩——拜托你》
100X100CM布面油画 2016年4月
《放大镜之三——憨娃》
75X50CM布面油画 2015年5月
吴霞靓构筑了“观望”的不确定。我们眼中所看到的“真实”,它真的如我们所视的那样真实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不太注意,在“放大镜”的定格里观察得愈仔细,看到的反而愈少,被遗忘的、被疏忽的反而更多!如果更凑近了去观察,就将是什么也不是,看到的应该是几近虚幻的无数的点,逐渐被无限放大,充斥你整个视网膜。
《致关注政治波普的人们》
90X70CM布面油画 1993年
当我们以为自己看到了更多,可是你所受到欺骗往往会更多,眼见真的为实吗?你的眼睛在关注,其目的是在寻找其中的意义,这需要过滤,解码,才能寻找到隐蔽着的意义, 用眼睛看到的未必是真实的,真相只不过是虚妄的一个瞬间!
这是一个有关“真实”的认知传统,在表面上看到的是单调的,有秩序的;在深处则是混乱,断裂的存在。这却也给表达提供了创新的可能,使得表达自此具有了开放性!吴霞靓将内心的感受以间接的,暗示的方式并借助精确的表达来转化她辩证的思考,其解读的是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唯一性,努力追求的是不可能的可能,弗弗西斯的神话。当你以为接近了,轰然之下,离真实却又更远,永远都有1/2的距离存在。
眼之所见,并非真实!不要过多地去依赖于自己的眼睛,它可能就是你失去自我判断力的主要原因。
吴霞靓细心地雕凿并乐于此,以形成自身的表达结构,当你站在她的作品前,她的内心在轻轻地告诉你:“我的观众,我,就是在用你给我最好的礼物——你的注意力,来给你制造无数的假象。”
《自述》
110X95CM布面油画 1999年
一个观看中的虚妄!
吴霞靓,一个魔术师,在制造着虚妄!理解她需要揭开面纱。
陈平:苏州工艺美院教授、北大访问学者、艺术家、批评家
《照镜》
布面油画 100x80cm布面油画 2012年6月
《跃》
62x88cm布面油画 2009年
《平衡木NO.4》
80X100CM布面油画 2016年3月
《平衡木NO.1》
80X100CM布面油画 2015年7月
《乡望》
100X80CMX4布面油画 2014年7月
吴霞靓的作品,一开始最早被人知道其实是美人鱼系列,一个极具个人符号系列作品,几乎只要一看到美人鱼,就知道是吴霞靓的。
不同于放大镜系列,吴霞靓的美人鱼系列更多的表现的是对个人情感的关注,用她独特的语言来展现了人与人之间,人的内心的情怀。姿态各异的美人鱼就好像这世间的每个人,是你,是我……
吴霞靓
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
现任职于苏州美术馆